一站式服务中心
如何开展调查研究?如何办好民生实事?如何不断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高医院服务质量?
列出整改清单、下沉一线……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蒙自市人民医院党委不断创新服务举措、优化服务流程、转变服务模式,以问题有效解决推动主题教育成效落地,持续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把为民解题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标准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蒙自市人民医院党委把为民办实事落到实处,下沉一线开展调查研究。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把问题整改贯穿主题教育始终,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
“孩子的病看完了吗?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满意吗?欢迎你们为医院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扫描门口的二维码通过平台提意见。”在儿科诊室,蒙自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肖林红正亲切询问患者家属,他所说的平台正是医院建立的书记信箱、金点子、随手拍等平台。在广泛收集群众和职工的意见建议后,医院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形成了“提出问题—分析—整改—避免发生”闭环管理模式,并建立问题台账,明确整改时限,对典型问题重点解决,为群众纾解就医忧虑。
为把实际情况摸清搞准,拿出真招实招,蒙自市人民医院一方面通过深入临床一线调研、质量分析会等方式,到医院的不同科室、病区以及门诊等,与医护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收集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全面了解患者需求。另一方面,成立红河州公立医院首家医院社会工作部,开展医务社工病房探访活动,通过沟通及时发现情绪异常患者,主动倾听询问其需求,现场解决患者提出的需求与困惑;开展健康大讲堂、爱心义诊等活动,链接社会资源救助贫困患者。
用心用情用力把民生实事办好办细
记者了解到,蒙自市人民医院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整合资源,通过一站式服务中心对就医过程进行流程再造,将部门科室办理流程前置集中化办理,综合服务实现“一窗通办,一岗多能”,慢性病资料审核、双向转诊等以往需要在楼上楼下多个工作点来回跑才能办理的事项,如今在这里一次就能办好,实现了急患者所需、“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很方便,所有流程在这里‘一条龙’就能办理完,不仅避免了东奔西跑,节省了时间,还规范了秩序,避免了插队等不良行为。”市民肖健第一次感受到了一站式服务中心带来的便利,他对医院环境、暖心服务赞不绝口。
在医院儿科诊疗室里,有的孩子面对针头哇哇大哭,有的不配合检查……由于认知能力及表达能力有限,在面对治疗时,儿童会感到害怕,常常用哭闹、抗拒等方式来表达,让焦虑的家长焦头烂额。
针对该问题,蒙自市人民医院聚焦住院儿童和青少年患者的身心发展需要,建成了州内第一个“医青陪护·温馨小屋”,小屋目前配备了1000余册爱心图书、300余件爱心乐器以及500余件爱心美术物品,积极发挥“陪护”与“温馨”两个作用,为儿童和青少年患者送去温暖与关怀,进一步降低儿童、青少年患者就医的焦虑和恐惧感,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加快康复。
“我们不仅时刻注重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患者提供科学化、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和建议,还会倾听对方的需求和关注,让每个患者都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护理和暖心的治疗,不断提高患者的体验感和满意度。”蒙自市人民医院皮肤与医学美容科护士长付红榕说。
“面对面”“心贴心”将群众路线走深走实
主题教育的民生答卷不仅要有分量、有温度,还需映照出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底色。拆除一道窗,赢得一片心,过去隔着厚玻璃用话筒交流,不仅难以听清对方声音,还会产生距离感。如今,蒙自市人民医院对门诊服务窗口进行了调整,改成了敞开式柜台,使前来办理手续的患者享受更舒适便捷的面对面服务。医院还将原本在大厅中央的分诊台前移到大厅门口两侧,设置了学雷锋志愿站,变被动为主动,为前来就医的患者提供雨伞、热水、轮椅等便民服务。
群众路线不仅要内化于心还要外化于行。蒙自市人民医院不断推动服务主动化、服务零距离,每月到乡村、社区、学校、敬老院开展健康讲座,普及健康知识,服务患者,为他们送去温暖;同时,定期在院内“心灵驿站”开展心理疏导活动,创建“心晴加油站”“情绪宣泄室”为职工和患者提供常态性、精准性心理关爱服务。
“医院党委将始终把为民办实事作为重要内容,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导向,围绕破难题、促发展、办实事、解民忧的要求,打造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平台,把纾民困、惠民生、暖民心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肖林红表示。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