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3月18日至20日,2023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怒江)国际论坛在云南省怒江州举办,红河州绿春县拉祜寨参加3月19日举行的“巩固减贫成果的社会责任”专题论坛,并在论坛上分享拉祜寨群众从脱贫到建设现代化边境幸福村“一步跨千年”的故事。
拉祜族群众携手迈进新生活
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委会拉祜寨村民小组是一个边境村寨,2015年,全村33户168人全部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粮食不足100公斤,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1600元,是集民族直过区、特少民族村、边境特困村为一体的深度贫困村。从居无定所的窝棚到能够遮风挡雨的水泥房,从靠刀耕火种生活到发展现代产业,从人居环境“脏乱差”到乡风文明……改变,从吹响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开始。
2016年,绿春县探索实践“基层党建+脱贫攻坚+综合治理”的守边固边工作模式,通过“党建上山”带“群众下山”、“干部进家”带“群众爱家”、“干部辛苦”换“群众幸福”,最终啃下了拉祜寨脱贫攻坚这块“最硬的骨头”。2019年12月,拉祜寨如期脱贫摘帽,年人均收入从2015年的1600元提升到现在的14000元以上,拉祜族群众一步跨千年,迈入新时代。
“党建上山”带“群众下山”
“以前我们一家人都住在山里一个很小的窝棚内,一口锅、一个碗、一双筷子、一张床就是所有的家当。”村民王永贝口中的家,就是用木头、烂瓦片、塑料布搭建的简易窝棚,夏不挡雨、冬不遮风。过去,由于历史、地理位置、思想观念等原因,拉祜族群众长期依靠政府救济,过着饥一餐饱一顿的生活,基本还是原始粗放的丛林生产生活方式。
让拉祜族群众有安定的居所,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心愿。2016年以来,绿春县先后投入资金544万元,平整土地30亩,新建安居房33套。新居建好后,当地驻村工作队的第一个艰巨任务,就是全力寻找在深山老林里游猎的村民,让他们到寨子安居。
为此,拉祜寨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和拉祜寨村党支部,通过选优配强班子,让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拉祜寨生根发芽。绿春县先后选派200余名党员干部到拉祜寨支援帮扶,采取定村、定户、定人的定点式帮扶模式,把遍布大山各个角落的拉祜族群众重新聚拢在一起。2017年年初,拉祜寨全村33户村民全部搬进新居。
干群齐心产业兴
搬迁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帮助村民融入现代生活、发展生产。“我们从刷牙、洗脸、打扫卫生开始教,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为当时拉祜寨驻村临时党支部的成员,李涛是拉祜寨巨变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王九才一家是他的第一批“学生”。虽然搬进了新房子,但是生活习惯还是老样子,一家人共用一把牙刷、一块毛巾。李涛边讲解、边示范,教了几天,王九才和妻子渐渐养成了刷牙、洗脸的习惯。
“涛哥教我们讲卫生,要勤洗手、洗衣、洗澡,还教我们用电饭煲做饭。”王九才说,他至今仍记得李涛告诉他的一句话,“人一定要讲卫生,讲卫生身体才会好。身体好了,才能发展生产,要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
“我不想再过以前在山里找食物的日子了,我想过上好日子!”有了这一信念,王九才的日子充实了起来。每天早上跟着驻村工作队队员跑步、打扫卫生,下午到田里学习生产技能,晚上还积极参与打篮球、唱红歌等活动。2020年8月初,王九才拿到了村里木耳种植基地的5000元分红和管理基地的6000元工资,让他觉得离幸福生活更近了。
产业兴旺,群众才有奔头,生活才有希望。王九才拿到的分红,是拉祜寨大力发展产业、村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当地党委、政府以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支点,立足资源发展特色,从教授锄地、施肥、浇水、打药等基础技能开始,“保姆式”带领村民发展产业。目前,黑木耳、有机茶、小米辣、花椒、土豆等各种农副产品,成为拉祜寨发展的重点产业,遍布村庄周围。同时,盘活集体林业资产发展林下拉祜土鸡养殖,聘请4名村民进行管理,让拉祜寨家家户户每年都能得到分红。
开启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给云南省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回信指出,“脱贫是迈向幸福生活的重要一步,我们要继续抓好乡村振兴、兴边富民,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促进边疆繁荣稳定。”牢记总书记嘱托,沐浴着党中央和省、州的政策光辉,拉祜寨开启了建设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的新征程。
为建设好美丽家园,绿春县用治理办法激活乡风文明,深化“边疆党建长廊153工程”,构筑守边固边钢铁长城,全面压实党建引领“四级包保、十户联动”网格化责任,“一寨两支部”压实“一组十户、党员包保”网格化治理责任,将拉祜寨33户村民划分为3个网格,每个网格由1名党员任网格长,排查“一牌三卡四清单”,每天坚持开展“敲门行动”,全力加强村内管理。“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中,拉祜寨紧扣‘六个现代化’建设标准,在房前屋后建设风格各异的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建设连心池、连心墙、感恩石、忆思楼、思源水等标志性设施,打造出以感党恩为主题的特色民族村寨。”平河镇人大主席白云宝介绍。
走进如今的拉祜寨,青山环绕着崭新的砖混楼房,屋顶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宽阔平整的水泥路像一条玉带,180米长的壁画描绘了拉祜寨脱贫攻坚的历程。
在驻村工作队队员和当地干部的细心引导、以身示范下,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如今,通过篮球、广场舞教练等社会爱心人士的集中入村培训,拉祜族群众还会自发组织跳广场舞、打篮球,劳作之余不断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自我提升、自我改变,向好向上意识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自力更生能力不断提高。
■记者手记
现在的拉祜寨,家家有产业、孩子有学上、老人有所养、看病有医保、出行有保障、旧貌换新颜,一幅幸福祥和的崭新画卷在边境一线铺开。村民们正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奋力前行,齐心协力建设现代化边境幸福村。
“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让孩子们读书受教育,将来更好地建设家园。”这是当地拉祜族群众共同的心愿。
责任编辑:佚名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