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评论 视频 专题 文化 直播 图库 看红河 经开区 红河消防

生态新画卷 逐梦新篇章

——全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述

作者:初政艳 来源: 红河网 时间:2023-01-06 23:51:35

湛蓝的天空,清澈明亮的湖面,花草树木翠绿依旧……沿着石屏异龙湖栈道前行,一只只海鸥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下,或相依相偎,或嬉戏打闹,或展翅飞翔,发出“吱吱”声迎接着四方游客。

近年来,随着异龙湖水质持续改善,每年冬季,大批珍稀鸟类陆续回归湖畔,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卷。这一切,正是红河州多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有益探索的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把持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美丽红河建设的重要抓手,深入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红河绿水青山“好颜值”变为金山银山“好价值”。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曾经的弥勒甸溪河,河道淤积、河水浑浊、垃圾乱堆,短短几年,一场华丽蝶变在这里上演。如今的甸溪河,垂柳拂岸、步道蜿蜒,美不胜收,成为颇受市民好评的打卡地。

生态兴,则文明兴。作为滇南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红河州的生态文明建设尤为重要。

多年来,州委、州政府坚持高位构建改革工作机制,全力种好改革“试验田”,把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全州上下一盘棋,逐步形成具有红河特色、系统完整、治理高效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2015年,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领导小组成立;2015年至2022年,全州列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事项128项,制定印发《红河州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实施方案》,逐步构成了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同时,全州上下严格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制定实施《关于加强和改进州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工作的意见》,出台《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红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决定》,建立环保督查、河(湖)长制、林长制等制度,形成“统筹在省、组织在州、责任在县、运行在乡、管护在村、责任到人”的“横到边、纵到底、网格化、全覆盖”全链条责任体系。

大胆探索、先行快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州一系列制度“组合拳”确保了中央和省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系列决策部署在红河落地见效。

织密绿色屏障保护网

蒙自市西北勒乡是典型的高寒山区喀斯特地貌,风大石多,土地贫瘠。多年来,当地党委、政府带领群众“石头缝里刨穷根”,曾经的石满山蝶变为如今的果飘香。

昔日的弥勒市太平湖森林小镇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经过持之以恒的治理与修复,现在已是繁花似锦、游人如织的美好景象。

屏边县玉屏镇大份子村荒山变果园,猕猴桃产业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新动能。

……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州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修复治理,启动城市通道面山绿化三年行动、城市“两园”、绿美红河建设,落实退耕还林、陡坡地治理、石漠化治理、红河流域、珠江流域、高原湖泊、林业产业基地建设等工程,促进森林草原资源稳步增长。

截至目前,全州累计完成营造林1056.86万亩、森林经营443.07万亩、退耕还林和陡坡地治理137.66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110.3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122.86万亩、城市和通道面山绿化和提质增效87.9万亩。全州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末的45%提高到2021年的57.8%。

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随着一项项改革举措的贯彻落实,我州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先后获评“2015年度中国十佳绿色城市”“2017年度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2019绿色发展优秀城市”“2020年中国最美生态宜居名城”等称号,群众从生态环境改善中有了更多幸福感、获得感。2020年,全州13县市全部创建为“中国天然氧吧城市”,红河州成为全国第一个“天然氧吧州”、全国第二个“天然氧吧城市”。

奏响绿色转型“交响乐”

隆冬时节,个旧市阳山生态公园仍是一片青翠,生机盎然。作为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之一,近年来,个旧市从重金属污染防治入手,聚力城市转型,回归绿水青山,昔日的工业锈带逐步演变为如今的城市彩带。

转变的背后,是红河州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城市转型带动经济转型的有益探索。

走进个旧市华欣经贸有限公司厂区,看不见污染,闻不到异味,车间里由重选、浮选、磁选组合的新型工艺和设备实现了资源的梯级利用。“自从搬进园区后,公司改进生产工艺,在减少污染的同时,提升了资源利用率,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公司负责人说。

“腾笼换鸟”、技术升级,绿色赋能让企业脱胎换骨释放潜力,更为全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活力。

近年来,我州坚持深入推进工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扎实推动工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入推进链长制,落实“六个大抓”,推动落后低效产能淘汰、绿色制造、清洁生产等工作,2021年,全州工业增加值实现747.7亿元。

十年来,全州累计淘汰落后水泥熟料产能75万吨、电解铝过剩产能10.96万吨、平板玻璃产能90万重量箱、粗铅产能47.65万吨、铁合金落后产能18万吨、焦化落后产能60万吨、石灰石落后产能27.8万吨。

十年来,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2.62%,年均下降1.34%。2021年,全州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约为60%。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放眼红河大地,绿色之基在气势磅礴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固本培元,站在新的起点上,红河将继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力以赴守护绿水青山,绘就绿美红河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责任编辑:刘雯霁 审核:卢秀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