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县交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答卷

见证十年华丽蝶变 感受古城发展脉搏

作者:周勇 吴富水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0日 00:20:42

8月9日,“红河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红河县专场发布会召开,中共红河县委书记陈勇宏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红河县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红河县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高效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与全国全省全州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产业迭代升级、基础设施全面突破、生态优势更加凸显、各族人民团结进步、城乡面貌翻天覆地、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高。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23.96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78.93亿元,增长2.29倍;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3%,增长4.29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481元增加到37897元,增长1.3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102元增加到11546元,增长2.72倍。

20.jpg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不忘脱贫攻坚奋斗路  再迈乡村振兴新征程

十年来,红河县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如期脱贫后,全力谋划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效衔接,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主动仗”。

红河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尽锐出战、精准施策、高效调度,2014年至2020年,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7.57亿元。如期实现全县8个贫困乡镇、88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25062户12291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各族群众世世代代的脱贫梦想成为美好现实。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新的征程上,红河县紧抓列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重大机遇,深挖产业带动、务工就业、资产经营三方面的增收潜力,健全完善农业龙头企业反哺带动和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全面实施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突发严重困难人口收入增长三年行动计划。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强力推进乡村建设,推动水、电、路和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坚决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主动仗。

21.jpg

红河县库博农业发展基地

实施产业提质提效  做强经济发展支撑

十年来,红河县突出资源禀赋,坚持发展质量和效益双提升,着力打造具有热区特质的干热河谷综合保护修复示范县和彰显红河县特色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县。

放眼红河谷,山青水绿、蓝天白云,生机盎然。通过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深度开发干热河谷农林种质资源和生物资源,嫁接更多科技成果落地红河县。以红河谷50万亩热区综合保护修复为引领,积极推进“一县一业”创建,着力打造20万亩芒果种植基地和5万亩沃柑种植基地。

先天的资源禀赋让红河县发展优势尽显。依托干热河谷丰富的光热资源,稳步推进集中式光伏、分布式屋顶光伏、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瞄准打造“中国优质天然石膏产业基地”目标,推动石膏资源整合重组和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聚焦培育壮大生物医药产业,建成云南省规模最大的水蛭生态养殖基地和孵化繁育基地。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引向深入,先后打造一批特色精品旅游项目,县域内接待游客、旅游营收稳步提升。

22.jpg

红河县牛多乐片区沃柑种植基地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十年来,红河县着力加快交通、水利等一批补短板、强支撑、利长远的重点项目建设,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

近年来,红河县公路里程与日俱增,县道、乡道四级以上等级公路达100%,建制村公路实现100%通硬化路,乡镇通三级公路建设项目已全面实施;元蔓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元绿、红绿、峨石红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一跃迈入了高速公路时代。

不止如此,全县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性飞跃,让山乡大地处处展现出生动景象。全县着力打造互联互通的现代水网,水库蓄水量从2012年的3614万立方米增加到2021年的4834万立方米;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电网基改应急及业务扩配套等项目全面竣工,实现77座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正常运行发电;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建成4G基站137座,5G基站127座。

23.png

红河互通

创新思路精准施策  铸牢民族团结根基

十年来,红河县坚持示范引领,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提质扩面。如今的红河,民族团结氛围浓厚,发展成果惠及各族群众。

红河县坚持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创建工程为抓手,深入实施“三大工程”、落实“两项机制”、开展“十进”活动,着力形成“点、带、圈、盟”创建格局,全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巩固率达100%,成功创建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5个,打造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9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5个。

同时,充分发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哈尼多声部”“乐作舞”品牌影响力,建成哈尼梯田文化传承学校,办好开秧门、哈尼长街宴等民族节庆文化活动,层出不穷的文化精品,凝聚起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

24.png

哈尼村寨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十年来,红河县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生态屏障更加牢固,让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的美景永存。

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优化,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3%;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0.48%。通过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生态文明作为红河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底色愈发鲜明。

坚决扛实哈尼梯田保护责任,有序推进梯田守望者计划项目和俄垤水库保护区水污染治理、哈尼梯田旅游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坚决落实河长制责任,深入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行动,实现县域水质全面达标;深化城乡绿化美化行动,建成马帮侨乡森林公园,全县林木绿化率66.03%;抓实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7个专项行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通过不懈努力,先后荣获多项称号,充分印证了总书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重要论断。

25.png

撒玛坝万亩梯田

民生福祉大幅增进 群众收获幸福满满

十年来,红河县不断加大民生投入,持续推动民生福祉实现大提升。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县各族人民。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红河县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先后实施红河一小迁建、县一中改扩建等项目建设,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0.8年;与州第一人民医院初步达成托管县人民医院协议,扎实推进州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完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项目建设,推进县人民医院整体迁建等项目建设,群众“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以乡村治理为切入点,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和移风易俗整治,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网格化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全县平安红河、法治红河建设迈出新步伐,获评2021年度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

26.jpg

迁建后的红河一小

奋斗的征程总是在前后相续中迎来新的出发。红河县将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抢抓“一带一路”建设、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战略机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不断续写更加美好的明天!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