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杠”的窑房乡村振兴之路

作者:黄健 王美红 王浩宇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17日 00:19:17 来源:红河网

蒙自市新安所街道在州、市乡村振兴大擂台大比武中,通过实施“三清三治一强化一引领”战略工程,闯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窑房路径”。

3.jpg

窑房村文化墙

“三清”行动 扮靓乡村    

“人居环境提升,基础在清理,难点也在清理。”新安所街道办副书记资智华介绍,新安所街道坚持党建引领窑房村推动实施“清河道,清垃圾,清庭院”“三清”村庄清洁行动。犁江河穿街穿村而过,窑房村是犁江河重要节段,街道紧紧围绕“河长制清河行动”“农村厕所革命”和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以推进水生态、水环境整体改善,维护河湖库渠健康生命,干净整洁有序为目标,提升环境品质,提升村容村貌,提升疫情防控水平,引导村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形成人人参与、户户受益的良好氛围。

“三治”行动 厚植民风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资智华说,新安所街道以党建引领窑房村开展“治理私搭乱建,治理陈规陋习,治理生活污水”“三治”行动,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实践,厚植新民风。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红白理事会等作用,引导村民自觉抵制铺张浪费,养成崇尚勤俭节约的良好乡风践行“三治”。深挖农耕文化,开展刺绣、木雕、铁艺、壮族蔑帽、烟丝制作技艺、粉蒸肉、踩粑粑、蘸水凉卷粉、丁氏甜白酒等非遗项目展示系列活动,让传统民俗留住乡愁,走出记忆、回归当下践行“三治”。

强化产业 美丽经济  

“乡村要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资智华介绍,新安所街道实施“党建+产业”,创新方式方法,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渠道和方向,提出新的理念,融入新的格局,引领窑房村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石榴品牌效应日趋明显。带动进行一场产业发展脑力风暴,进一步打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通道,培育现代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实施农特产品精深加工提升行动和“互联网+”战略,做强做优石榴、枇杷产业品牌效应,让窑房村的好山好水好特色转化为村民的“聚宝盆”,破解提升现代精品果业向美丽经济发展。

党建引领 群雁奋飞

“党建兴则事业兴,党建强则发展强。”资智华说,建强基层党组织,党建围着发展转。新安所街道以党建引领,不断强化窑房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使每名党员成为一面鲜红的旗帜,党支部成为党旗高高飘扬的战斗堡垒。窑房村乡村振兴项目于2月8日正式启动,“清理、拆除、安装、土建”四大工程和“公共绿化、公共休闲、停车场地、景观元素、建筑风格”五大改造同步实施。建成党建活动室1个;文旅休闲广场1个;集体餐厅1个,盘活租赁土地100亩,调优产业石榴用地400余亩、桃子用地100余亩、枇杷用地50余亩,多渠道破解发展瓶颈,多路径创收壮大村集体经济。下一步,窑房村将引进社会企业进驻进行专业化团队管理运营。

如今,这个仅有90户、291人的村子,坐拥“先进基层党组织”“民族团结示范村”“科普示范村”“文明新风示范村”“清洁家园荣誉超市”“乡村振兴示范村”等多项荣誉。凭借乡村振兴的大好春风,该村正展现出“产兴、村美、民富、文兴、人和”的新姿态。

责任编辑:佚名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