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我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做好二者的有效衔接和协同推进,既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培育长效脱贫机制,又有利于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在今年的州两会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如何有效衔接成了很多代表、委员讨论的话题。
李联智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打造美丽村庄,这正是大寨乡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州人大代表、金平县大寨乡党委书记李联智说,大寨乡已经顺利脱贫,解决了群众“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正在努力建设美丽乡村,但当地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亟待提高。特别是当地部分村子的生产路比较差,车辆无法进出,导致当地村民种植的一些热带经济水果无法及时外运销售,产业发展缓慢。他建议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地区的投入力度,将村与村之间的生产路提质改造,让老百姓种植的水果能卖出去,也方便更多的外地客商来收购,以此发展乡村经济,提升农村老百姓生活水平。
杜增华
培育更多乡土人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红河州7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798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91.32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州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同时也提到了乡村振兴的问题,在我看来,必须要有足够的乡土人才,才能振兴乡村经济。”来自石屏县的州政协委员、湖东杨梅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杜增华说,乡村的振兴需要产业振兴予以支撑,没有产业的振兴发展,乡村的振兴就无从谈起。红河州域内属立体气候,一年四季都可以发展农业,所以,需要政府采取一些措施,吸引更多的专家人才到农村去,培育农村的乡土人才,让更多的乡土人才在当地发挥作用,提高当地农业产业的竞争力,带动农业产业发展。
责任编辑:佚名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