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评论 视频 专题 文化 直播 图库 看红河 经开区 红河消防

凝心聚力促发展 文旅融合开新局

作者:陈永来 罗德陞 来源: 红河网 时间:2021-10-20 00:17:47

“彩云之南古城美,撒玛坝乐作舞醉,满城传来多声部音乐,一幕落花月夜……”一曲《云上撒马坝》,唱尽了红河县之美。世界连片最大的撒玛坝梯田,一座马背上驮来的迤萨古城,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红河流经县城北部而得名的红河县,哈尼族、彝族、傣族、瑶族以及哈尼族支系奕车人在这里世代居住,璀璨的梯田稻作文明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在这里闪闪发光。

近年来,红河县聚焦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要求,立足县情实际,把民族文化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致力于让游客感知自然生态之美、民族文化之美、人文特色之美,以生态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

依托特色资源文旅融合助脱贫

“不到撒玛坝,不知梯田大。”被誉为世界第一的撒玛坝万亩梯田于2021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6_1005227.jpg

撒玛坝万亩梯田景区运营

“自从景区建成以来,生意越来越好。”在宝华镇撒玛坝万亩梯田景区门外,今年34岁的白海龙一边在自己经营的客栈里做饭,一边喜笑颜开地介绍客栈这两年的发展情况。

景区建成之前,镇上的人口流失较为严重。如今景区建成以后,很多外出打工的人都回来了,在家门口创业致富,饭店、宾馆已有21家,当地百姓因常为游客介绍旅游发展情况,普通话也练好了。文化旅游发展了,久居深山的村民生活有了盼头,精气神有了提升,致富增收的信心明显增强。

随着撒玛坝万亩梯田景区的建成,大量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也陆续完工。记者在撒玛坝万亩梯田景区外看到,工人们正在抓紧建设土司文化展览馆、长街宴购物街;景区内,道路两边的青石板、公厕、停车场、环形木栈道、石栈道已全部建好。而位于城边凹腰山的游客中心也投入使用,且停车场、展示用房等设施配套齐全。景区内的康藤·红河谷自驾车帐篷营地已营业3年,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旅游业收入大幅增加。

“十三五”期间,红河县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发展战略,以文兴旅发展乡村旅游。以“天籁古城堡,马帮侨乡境”品牌为载体,加强线上线下宣传力度,不断提升红河县旅游目的地知名度。在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中,注重“龙头”带动,培育打造出撒玛坝万亩梯田国家级旅游景区,以文兴旅,充分挖掘培育景区的特色文化。加大对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整治的投入,进一步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环境,乡村旅游迎来了大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新格局,使广大游客既能欣赏到梯田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同时也能在美丽乡村中体验淳朴的民风民俗,感受浓重的民族氛围,有力带动了农户加入文化旅游业促进增收。宝华镇特色民宿代表“田畔人家”开设在梯田旁边,以新鲜的竹虫、传统的田园鸡、香醇可口的焖锅酒等极具民族特色的美食迎接四面八方的客人。其实,在宝华镇,像“田畔人家”一样的民宿还有很多。夏季,沿着红河县的“旅游环线”可以看到,道路两旁,大大小小的民宿客栈星罗棋布。

“十三五”期间,红河县被评为全省旅游扶贫示范县;成功创建了宝华镇、甲寅镇2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乡(镇)。在实施旅游扶贫的过程中,红河县打造“合作社+农户”的旅游精准扶贫示范村,坚持采取房入会、田入股、文化入景、农特产品入市的“四入”措施,实现旅游兴村与精准扶贫“双推进”,涌现出李威、何马福等51位以开办农家乐、生态养殖等为主的旅游致富带头人;涌现出康藤帐篷营地、龙玛客栈等88家带动当地贫困居民增收致富的旅游经营户;以及红河县康藤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红河县旅游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红河县库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5家旅游扶贫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带动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重要贡献。

宝华镇朝阳村委会龙玛村就是“四入”的典型村。近日,记者在该村看到,清一色的青石板路面、高低错落的哈尼特色民房,让整个村子显得古朴庄重。记者发现,村里竟然还建有游客接待站、乡村大舞台等。几乎站在每一家的房顶上,都可观看壮观的哈尼梯田。村民陈志光告诉记者,村子之所以能建得这么好,全靠政府投入改善了村内基础设施,并在村内游览线路上建设了磨秋小广场、磨房、相会亭、长寿泉等民俗体验设施,让游客全面体验民俗文化,每年还举办插秧、打谷、抓鱼、摸泥鳅等农事体验活动。

以创建全省旅游扶贫示范县为契机,红河县将继续深入实施旅游经济开发,依托哈尼梯田旅游文化资源,不断做好山水文章,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做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老百姓的“金山银山”。

完善配套设施文旅融合增动力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繁入简,由闹归静;依山就势,傍河就景,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于盈盈山水间,避世而居,观遗世独立美景,享晴耕雨读生活。

红河县苏红哈尼古村落酒店一期项目位于红河县宝华镇撒玛坝万亩梯田景区内的苏红寨,这里曾是一个有150多户老宅的传统哈尼废弃村落,坐落于半山之中,背靠山林,村庄前面为高低错落的梯田景区。内部建筑主要为传统土木结构,具有典型的哈尼民居特色。红河县苏红哈尼古村落酒店一期项目以保护性开发为宗旨,以修缮改造为主要手段,尽可能保持村落原有的味道进行改造。在总体布局上不作大的调整,延续苏红寨原有的村寨布局。

近年来,红河县主动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不同类型的半山酒店,按照梯田景观、干热河谷和民族风情3种类型,规划康藤帐篷营地、苏红半山酒店两个近期建设项目,规划诺玛阿美、

天生桥生态农庄、尼美梯田等5个中期半山酒店建设项目。

21_1005223.jpg

半山酒店

截至目前,红河县半山酒店的投资已初见成效。2020年争取到专债资金1.8亿元,全力投入到包括半山酒店建设在内的旅游基础设施项目,正在积极争取2021年第一批专债支持。红河县还主动融入全省、全州的招商引资工作,采取以商招商的方式,吸引企业入驻。截至目前,苏红半山酒店已引进青普、既下山、瓦当瓦舍等6家国内民宿知名品牌进驻。

此外,红河县还加大出游体验联动,启动长约13.4公里的徒步旅游路线“穿越撒玛坝”,该项目预计投资1.5亿元,目前已完成规划设计工作,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各半山酒店的连点成线,为游客构建更加舒适的体验感。

未来,红河县将凝心聚力,奋发拼搏,将半山酒店作为红河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抓手,加快推进半山酒店项目建设。同时,联动乡村发展,促进红河县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加强保护传承文旅融合促发展

朝阳初升,晨雾散尽的撒马坝万亩梯田一眼望不到头,蜿蜒连绵的层层梯田在阳光的照耀下泛起粼粼波光。梯田边,一人主唱、众人帮腔的哈尼多声部山歌在山间此起彼伏,与周围的云海、森林、村庄共同构成了一幅绝美画卷。

红河县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积极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让文化遗产重焕生机,不断提升红河县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

“祖祖辈辈在梯田边耕种劳作,红河县民间原生态民族文化元素极为丰富,衍生出器乐、民歌、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红河县文化馆馆长李白章介绍。漫长的历史更迭,不少民族原生态歌舞也随着梯田文明的产生而产生,并随梯田稻作文明的发展得到不断完善,传承如今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哈尼多声部、乐作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原生态哈尼多声部音乐合唱民歌与梯田稻作农耕劳动相伴而生,凝聚着哈尼族的音乐智慧和才能,展现出哈尼族独特的声乐天赋,是中华民族文化园林中的一块音乐文化瑰宝。

随着撒马坝万亩梯田的声名鹊起,红河县的民族文化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在加大保护传承力度的同时,红河县依托自身资源不断进行传统产品提质升级和新型业态培养,通过举行民俗节庆活动、文艺作品创作展演、原生态文化展示,如今,红河县文旅融合已初显成效,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不仅可以领略自然风光,在梯田边、在火塘旁,也能感受最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

组照3;  民歌瑰宝一哈尼多声部的传承人.jpg

民族瑰宝——哈尼多声部的传承人

2019年7月,全国首部反映哈尼族脱贫攻坚的影片《风吹红河谷》在拍摄地红河县举行首映仪式,再往前溯,全国首部哈尼族母语电影《哈尼药爷》也在该县拍摄并首映。2019年,该县还创作了《地鼓舞》《乐作舞》《梯田颂歌》等8个歌舞节目,完成了首部哈尼剧《莫批阿波》剧本创作及音乐制作。

截至目前,红河县有国家、省、州、县非遗传承人84人,有《哈尼族多声部民歌》《乐作舞》2个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有省级非遗保护项目5个。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项18个点。目前,“奕车服饰”正在申报国家级保护名录,25栋古民居正在申报第八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完成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四有档案”的整理,启动古民居白蚁防治工程,继续推进国宝单位的防雷工程建设。出版了记载乐作舞的书籍《梯田舞韵》,完成了哈尼民间音乐《哈尼哈巴》的初稿编纂。

除了壮美的哈尼梯田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作为华侨之乡的红河县,一座马帮驮来的迤萨古城也是这里的重点旅游文化集聚区之一。在东门马帮文化广场,一幢幢青砖白瓦明清式的四合院雕梁画栋,法式的拱门圆窗、中西合璧的庭院、欧式的阁楼与浮雕,依稀可以透过时光看到曾经辉煌的历史。

搭建文创产业发展平台,推进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利用文旅资源提振经济、富裕百姓、美化环境、保护生态,红河县不仅大有可为,也必将大展作为。


(责任编辑:韦鸣 审核:卢秀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