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评论 视频 专题 文化 直播 图库 看红河 经开区 红河消防

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

——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蒙自市西北勒乡委员会

作者:王美红 来源: 红河网 时间:2021-02-27 20:37:17

W020210225639604779832_600.JPG

采摘苹果的西北勒妇女 邹锋 摄 

顺着弯曲的山路蜿蜒而上便到了一片高高的山上,接着印入眼帘的是一片又一片连绵起伏的山丘,这些与蒙自坝区海拔相差近千米的山区就是远近闻名的西北勒乡辖区。辖区内自然条件恶劣,土壤石漠化严重,乡村中没有水源,只能依靠下雨降水储水,“一生只洗三次澡”听起来夸张,却是当时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光秃秃的山头、干旱的土地、遍地的石头让每一个到过西北勒乡的人都忍不住为它的荒凉感到叹息。

然而,就是在这片这样荒凉的土地上,在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唱出了一曲脱贫攻坚的绝唱。通过上下一致的艰苦拼搏,2017年末,该乡实现整乡脱贫,经过巩固提升,全乡1993户934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实现清零,走出了一条“石头缝里刨穷根”的脱贫之路。

“这是一种荣誉,还是一种鞭策、一种激励、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希望和信任。我们将继续坚持“不等不靠、苦干实干,群策群力、互帮互助,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石头缝里刨穷根”精神继续奋斗,奋力描绘好新时代美丽西北勒发展新画卷!”2月25日,拿着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的荣誉证书,西北勒乡党委书记张云说。

引水上山,干渴的土地有了希望

西北勒乡属于典型的高寒山区喀斯特地貌,乡域内“放眼皆石头、地无三尺平”,没有一处溪流水源,石漠化比例高达76%。脱贫攻坚战打响后,西北勒乡紧紧抓住缺水这一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坚持把引水作为命脉工程,争取实施中央小型农田水利“五小水利”重点县、高效节水灌溉和农村安全饮水等项目。

2016年10月,三级提水工程刚竣工,清澈的泉水还只能到大池子里。大丫口村委会尼白冲村小组党支部书记吴进林坐不住了。他组建党员先锋队,加上驻村工作队,还有村子里的年轻人,带头把乡上支持的水管运回来、架上山。不到2个月,自来水引到了家门口,尼白冲村成为全乡第一个通过村民投工投劳喝上自来水的村。目前,西北勒乡修建各类水池近百座、管道400多公里,经过3级提水、共517米的扬程,让安全饮水流进了千家万户和田间地头,解决了29个自然村近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彻底摆脱了“百年水困”。

 产业培植,乡民收入有了保障

“老百姓不是不勤劳,乡里不是天生就该穷,但是碍于基础条件,他们与天斗、想要改变现在的面貌,必须付出艰苦的奋斗。”张云说,解决了水资源问题后,村民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更大了,干劲也更足了。经过此前一批批水果种植尝试的失败,该乡又将目光聚焦到苹果种植上。

“依靠气候、日照、海拔优势,从山东引进的苹果品种在适应了当地的自然条件后,形成了甜中带酸的独特口感,为西北勒乡苹果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该乡山里红苹果责任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继和说,西北勒乡的土地90%都是石头,但也正是这样独特的自然条件,才发展出如今的西北勒乡苹果。

如今,苹果已经成为西北勒乡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截至2020年底,全乡苹果种植面积已达5.1万亩,挂果面积2.6万亩,实现产值8000余万元。丰产期年产量可以达到4吨,售价8元钱左右一公斤。在多方力量的努力下,西北勒乡苹果拓宽了销路,不仅销往全国各地,也销往东南亚地区。村子里建设起苹果种植基地、苹果电商冷链物流分拣中心,推行“政府+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和“党组织引领、村集体入股、合作社搭桥、企业投资运营”模式,创造了众多就业新岗位,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形成了带贫益贫的长效机制。

同时,按照“种养一体、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思路,发展烤烟11220亩,实现产值4000余万元;发展万寿菊4130亩,实现产值400余万元,形成三大支柱产业,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7400余人。加之油菜、山地鸡、生态猪、黑山羊、乡村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对稳定脱贫形成有力支撑。全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3247元增加到2019年底的6879元。

修路到村,物资运送有了新工具

“望山跑死马”曾经是西北勒乡交通窘况的最佳描述。由于境内都是山区,山高坡陡、石多弯急,过去运送物资全靠人背马驮。为切实改善全乡的通达条件,脱贫攻坚启动以来,西北勒乡整合投入资金1.27亿余元,组织发动全乡群众投工投劳累计5000余人次,实施了通乡公路扩建工程,建成农村公路35条,硬化路面150多公里,构建了“两循环七出乡”的乡域路网。

“柏油路修到了乡上、水泥路连到了村上,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动起来?”香塘村委会副主任杨光文充满深情地说道。在他的带领下,2013年修筑了村内道路400米、2014年修筑了烟区产业道路1800米、2015年修筑村内道路1600米。3米宽的村内路、产业路砂石路面,建设成本每公里一般要5万元,政府的投入及部分村集体经济收入基本上就用于买料子、请挖机,组织村民投工投劳省去工时费,每公里节约成本2万多元。目前,西北勒乡实现通村道路通畅率、村内道路硬化率和主要产业区路网3个100%全覆盖,切实缩短了西北勒乡与城区的时空距离。

建新房、上学堂,乡民的生活有了盼头

过去,西北勒乡茅草房、土基房、杈杈房比比皆是,冬不遮风、夏不挡雨。为切实解决贫困群众安全稳固住房问题,西北勒乡筹集建房补助资金7081余万元,对全乡1476户C、D级危房实施了加固修缮和拆除重建,让各族群众都住上了安全稳固住房。

西北勒乡香塘村委会香塘村村民李慧英高兴地说:“我家的房子都是亲戚朋友一起帮着盖起来的,告别土墙茅草,我们住上了结实的水泥新房子!”她告诉记者,虽然一家人都很勤劳,但以前只能守着几亩地勉强度日,这辈子从来没想过还能像城里人一样住上楼房。听说乡政府给予贫困户每户1-4万元的建房补助时,她与丈夫一夜没睡,第二天一大早就跑去问政策。回来后,就张罗着去买水泥、钢筋。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几个月的功夫,自家的新房就拔地而起。在西北勒乡的脱贫攻坚中,像李慧英这样受惠的家庭,不胜枚举。正是这种群众主体、齐心协力、铁心攻坚的劲头,使西北勒乡100%的C、D级建档立卡贫困户住上了安全稳定固的新房。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西北勒乡坚持把教育扶贫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和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中之重。深入实施教育突破攻坚计划,对全乡9个教学点中的8个进行新建扩建,完善配套设施;推进义务教育阶段辍学清零行动,募集企业捐款成立教育扶持奖优资金,每年给予高中以上学生1000—2000元补助;开通教育专线中巴车方便学生上学,切实解决适龄儿童“想上学”“有学上”“上好学”的问题。左美村委会62岁的老党员吴墩明,虽然自己文化水平不高,但他知道这个一个道理,再穷也不能穷孩子,不能让贫困从孩子身上代代传递,再难也要办教育。他对村小学校条件简陋的状况心急如焚,以乡人大代表身份多次向乡政府争取新建学校。在乡里打算投资新建学校但面临无地可用时,他主动将4余亩自留地无偿捐出建校,新建的小学校园于2016年投入使用。

脱贫攻坚不仅让西北勒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更赋予了西北勒人民“石头缝里刨穷根”的不竭动力。如今的西北勒将开启“苹果小镇”建设的崭新篇章,奋力交出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


(责任编辑:卢晔 审核:卢秀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