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评论 视频 专题 文化 直播 图库 看红河 经开区 红河消防

野生菌“敲开”幸福门

作者:车安达 来源: 红河网 时间:2021-02-01 20:55:08

“普莉姐”野生菌系列产品1.jpg

野生菌产品

在建水县,有一个自小就与野生菌结下不解之缘的女孩,她的名字叫普莉。在和野生菌“打交道”的20余年时间里,普莉靠着敢拼敢闯的劲头,终于成功创建了当地第一个野生菌佐餐调料品牌——“普莉姐”。

普莉出生在建水县最边远的盘江乡,那里的生态植被优良,每到野生菌成熟的季节,村民们便会到山里捡可食用的野生菌,加工成菜肴。从记事起,普莉就会跟着父母进山捡菌子,到七八岁时,她就已经能分清哪些野生菌可以食用,哪些不能。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每年一季的野生菌,极大地丰富着村民们的餐桌。

普莉.jpg

普莉采购野生菌

在年复一年采菌、食菌的快乐时光中,普莉也渐渐长成了一个大姑娘。转眼到了1993年,19岁的普莉中专毕业步入社会。在外求学的几年,普莉不仅开阔了眼界,也嗅到了野生菌的商机。毕业季正是野生菌的成熟季。和家人商量后,普莉尝试着收购了一背篓野生菌,独自到省城销售。“那时候城里人对野生菌的认知度还不高,好多人都不敢轻易购买食用。”普莉不死心,不放弃,硬是背着菌子进饭店、入小区,在半卖半送中完成了她人生中第一次野生菌的生意,也成为村里将野生菌子卖到省城的第一人。

这一次并不算成功的经历卖并没有让普莉退缩,她坚信,野生菌这种林下珍馐仍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一定会深受欢迎。

毕业不久,普莉被分配到到建水县甸尾乡供销社工作。让她惊喜的是,比起老家,这里的野生菌品种更多、品质也更好。每到成熟季节,不少村民便将采来的野生菌拿到集镇售卖,但卖出去的少,剩下来的多。“这么好的野生菌卖不出去太可惜了!”看着被扔在路边的野生菌和捡菌人无奈的表情,普莉暗自下定决心:上班时间尽心尽职干工作,下班休息就去向村民收购菌子,再销售到县城和昆明。刚开始时,野生菌的生意举步维艰,但在普莉的坚持和努力下,回头客渐渐多了起来,向普莉订货的客户也不断增加,野生菌的收购量越来越大,上山捡菌子的村民也越来越多。普莉不仅在野生菌上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野生菌也成了帮助当地村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产业。

就这样,销售野生菌的生意普莉一做就是10年。到了2003年,普莉所在单位不景气,她下岗了。普莉索性将全部心思用到了野生菌上,在收购销售的同时,她建起了小作坊,开始尝试进行野生菌深加工。通过反复的试验、调味,普莉成功自创了油淋青头菌、干巴菌油乳腐等系列野生菌产品。经过她的加工,野生菌从一年只食一季变成了四季可食的餐桌美味,一经问世便得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转眼间10年又过去了,始终坚信野生菌市场前景的普莉做出一个重要决定:“扩规模、建厂房,标准化生产,把野生菌资源打造成品牌,推向全省乃至全国。”2013年,在甸尾乡黑箐村的大黑山脚下,一座占地10亩的厂房拔地而起,不少村民跟着普莉学习技术后,也加入到野生菌产品加工的行列。普莉的野生菌产品也有了属于自己的商标——“普莉姐”。

“野生菌是大自然的馈赠,只有保护好野生菌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这份产业才具有可持续性。”普莉说,自己余生只想要专心做好两件事,第一就是竭力保护好甸尾乡的野生菌资源,第二就是用心做好“普莉姐”品牌。随着野生菌产业的发展壮大,甸尾乡党委、政府将辖区内的林地分等级划分为野生菌资源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对当地林地生态环境进行严格保护。每年,普莉都会拿出企业利润的一部分,制作宣传资料,进学校、进村寨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配合政府做好保护区相关工作。

品牌引领企业,企业带动产业,产业助力增收。10多年来,普莉利用野生菌产业,将甸尾乡的绿水青山化为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美味经济”,甸尾乡野生菌产值从起初的100多万元逐年攀升。到2020年,全乡野生菌产值已达4000多万元,并助力600多户贫困户创收1800余万元,村民收入越来越高,幸福生活蒸蒸日上。




(责任编辑:卢晔 审核:卢秀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