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评论 视频 专题 文化 直播 图库 看红河 经开区 红河消防

活力迸发开新境

——红河州加快推进边境贸易创新发展巡礼

作者:车安达 来源: 红河网 时间:2021-01-10 20:24:04

2020年12月,第二十届中越(河口)边交会顺利举办,依托“永不落幕的南博会在线展”线上平台,本届边交会仍交出了线上签约近百亿元的好成绩,对“后疫情”时代的跨境贸易合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十三五”以来,红河州“沿边”“跨境”优势日益凸显,对外开放活力空前。随着“自贸时代”“动车时代”带来的发展机遇,红河州持续推进边境贸易服务制度创新,畅通物流和经贸往来,夯实开放型经济产业基础,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面向南亚东南亚乃至世界的贸易洽谈、合作交流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2015年以来,全州外贸进出口总额由13亿美元上升为50亿美元,年均增长38%以上。

制度创新 服务升级开放提速

2020年12月10日,在河口海关报关大厅,工作人员接过出口企业申领人员打印好的原产地证书,迅速完成了盖章和签字工作。“真是太快了!几秒钟就可以收到回执!”河口三元商贸有限公司业务员称赞道。

“以往企业提交申报材料后,海关工作人员需人工逐票审核,‘智能审单’模式运行后,系统根据事先设定的模式和参数,就可对原产地证书申报数据做出审核结论。”河口海关综合业务科副科长段礼斌介绍,该模式实现了原产地证书全天候、无人式、标准化智能审核,真正做到“随报随审”“立等可取”。

与此同时,在中国·东盟(河口)跨境电商物流产业园分拣中心,几条货物传送带正在隆隆作响,一件件中国制造的玩具、衣服、鞋子、食品等日用百货正准备发往越南。自2020年1月1日起,依托跨境电商物流产业园,边民们延续多年的“自行车推货过大桥”现象彻底消失,转而升级成集中仓储、货车拼装的“拼车”模式,每公斤商品出口成本降低了29%。

这种“互联网+对外贸易”的跨境电商模式,开辟了红河与越南等东盟国家进出口贸易的新业态,为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截至目前,中国·东盟(河口)跨境电商物流产业园入驻企业达145户,实现网上销售7.16亿元。货运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增长83倍和152倍。

这些颠覆式的变化正是源于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的制度创新探索。

自挂牌成立起,这块“试验田”便充分发挥“沿边”和“跨境”两大优势,围绕147项试点任务,大胆试、大胆闯,以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改革创新举措,让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真正成为改革的掘进机和开放的破冰船,带领红河跑出了沿边开放的“加速度”——

货物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改革试点工作率先在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落地;办理云南省首笔电子单证外汇业务;云南省首家边境贸易服务中心在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挂牌成立;开具出全省第一张边民互市交易增值税发票;全国首创“互联网+边民互市”模式;开展“证照分离”改革1765件,全年办理政务服务事项近20万件……

敢闯敢试,勇立潮头。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通过“筑巢引凤”,已吸引大批资本抢滩。累计注册企业1885户,2020年预计可实现进出口总额110亿元。

“三区联动” 优势集聚强化支撑

虽已是深冬,但与寒冷的天气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蒙自经开区内的生产场景。走进位于蒙自经开区的云南惠铜公司,轰鸣的机器声中,最小厚度6微米的世界最薄量产铜箔产品正整齐地穿过生产线……作为云南省距离东盟国家最近、最大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多年的精耕细作,蒙自经开区已经汇聚了云锡、云南冶金、云天化等全国乃至世界500强企业的一批“亿元级”大项目。

在红河综保区,2020年启动的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为红河州外向型企业用好国内市场提供了平台和机会。

“区内企业在国内采购设备原材料,是无法索取增值税专用发票作为进项抵扣的,如果公司能获批一般纳税人资格,公司和国内市场之间的连接就能打通,实现内外贸一体化。”云南美澄服装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原材料主要在国内采购,产品出口东南亚国家。2020年7月21日,第一批产品约3000件服装已经正式出区。

开放平台的政策红利和产业支撑效应正在快速释放,助推红河州开放型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自封关运营以来,红河综保区内,一批批触摸盖板、液晶显示模组、集成电路板、电子芯片等电子产品及其零部件从生产线进入包装箱出口国外,见证了红河制造“走出去”的竞争力。2020年1月至10月,红河综保区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20.27亿美元,增长70.74%。

近年来,随着蒙自经开区、红河综保区、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的相继落子布局,红河乘势而上再出发,不断加快推进平台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不断释放“园区平台+开放政策+区位优势”叠加效应,以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为引领,以蒙自经开区、红河综保区为重点,以昆河经济带为纽带的开放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三区联动”和“县市区融合”发展效应不断释放。2020年前三季度,“三区”共引进3000万元以上新签约项目26个,50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4个。

物畅其流 多式联运再探新路

2020年12月12日上午,首列正式开行的“中国-东盟多式联运国际班列”从河北保定发车,一路向南经昆明来到红河,由河口口岸出境至越南老街口岸,最终将货物分拨运输到东盟收货地。

从保定到海防,“中国-东盟多式联运国际班列”只需要80个小时左右,比公路货车运输少了近30个小时,这为中国产品及时顺利到达东盟国家市场终端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中国-东盟多式联运国际班列”的开行,既是推动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也将成为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打通中国至东盟贸易经济的新通道。

一条新通道,让红河开放发展的“新棋局”越走越活。而另一条“古老”的通道,也紧贴开放发展的时代脉搏,交出了合格答卷。

滇越米轨铁路是中国西南地区最早的跨境铁路大通道,至今仍发挥着巨大作用。2020年7月,山腰站数字口岸系统投入使用,实现了铁路部门与海关、货代公司的数字化信息互联互通,电子信息替代了人工申报和纸质单据填报,货物申报放行时间大大缩短,为国际联运列车平稳有序开行提供了又一层保障。

“数字口岸系统改革以来,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货物申报通关,原来需要半天左右的流程,现在只需半小时甚至几分钟就能完成,运输效率也得到大大提升。”货主黄日威高兴地说。

此外,红河州还大力推进“智慧口岸”建设,提升开放水平;实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通关应用全覆盖,推进“先期机检”“顺势监管”模式,缩短口岸滞留时间;创新矿产品“先放后检”机制,提升物流时效;开通中越双边首个农副产品“绿色通道”,提高通关效率;实施进口货物“两步申报”通关改革,加快通关时间,减轻企业负担。“十三五”以来,河口口岸进出口总值由2016年的106.3亿元增至2019年的230.8亿元,增长117.1%;进出口货运总量由2016年的309.7万吨增至2019年的580.3万吨,增长87.3%。

深耕“试验田”,服务创新不停步。如今的红河,正在为新一轮的沿边开放开创一片“闯”和“试”的新天地。

(责任编辑:刘雯霁 审核:卢秀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