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评论 视频 专题 文化 直播 图库 看红河 经开区 红河消防

元阳县巧借绿色资源优势做好林下经济文章

作者:欧光辉 来源: 红河网 时间:2021-01-10 20:24:12

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以来,元阳县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有利时机,在高海拔地区大面积种植桤木水源涵养林,通过广泛宣传、加强培训、政府扶持等措施,大力提倡退耕农户在适宜草果生长的退耕还林区种植草果,全县草果产业快速发展。截至2020年年底,全县先后投入扶持资金2100余万元,在5个乡镇沿线100多公里的退耕还林区发展林下草果种植12.5万亩,带动14000余户、7万多名群众实现增收,走出了一条利用国家退耕还林实施人工种植桤木和桤木林下种植草果的成功之路,成为全国退耕还林的“红河模式”。

元阳县成立草果开发领导小组,设置草果技术试验指导站,制定《元阳县产业开发创新规划纲要》和《元阳县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发展规划》。以森林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把绿色生物资源创新产业特别是发展草果产业作为群众创收的重点产业来培植。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发展原则,将海拔1400米-2000米之间的阔叶林、退耕还林区桤木林列为草果产业培植重点区域,相对集中种植。

2.jpg

林下草果基地

3.jpg

丰收的草果基地

按照“生态兴县,产业富县,项目强县,带状发展”的总体要求,元阳县始终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的重点项目之一,充分利用该县得天独厚的地形地貌和立体气候自然资源优势,加强恢复生态、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生态建设,主要在大坪、逢春岭、小新街、上新城、嘎娘、黄草岭等地加大培植林下草果业。结合元阳草果果粒大、皮薄、籽多、味辛辣、气清香的特点,积极探索丰产栽培和开发利用生产技术,在掌握草果生长规律和生物学等特性基础上,不断提高科技含量,使元阳草果品质更优良,市场竞争力更强,充分体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新的特色。

元阳县从2002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把退耕还林工程列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切实加强领导,层层建立和落实责任制,把退耕还林任务分解落实到山头地块。截至2020年年底,全县累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32万亩,全县森林面积达227万亩,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森林覆盖率达72%,为哈尼梯田的灌溉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同时,该县按照“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发展目标,引导农户发展林下草果产业,待退耕还林补助政策期满后,草果已进入盛产期,既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维护了生态安全,又解决了补助期满后退耕农民的长远生计问题,稳定经济来源,开创了“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林下资源产业培植新模式。

以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按照“权属清楚、责任明确、严格保护、流转顺畅”的要求,元阳县认真落实“谁投资、谁受益”政策和农副产品优惠政策,政府给予扶持,2007年-2020年,政府无偿提供种苗700多万株、化肥110吨、农药4吨,折合资金700多万元。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向草果产业流动,鼓励各种社会主体参与林下草果产业开发,鼓励群众以大户承包经营管理、农户参与收入分成分配方式促进草果产业发展。逢春岭乡76户农户自发组成经济联合体,联合开发退耕还林坡地,并承包600亩集体荒山栽种桤木林,林下套种草果500多亩。该联合体还成立了草果协会,制定了协会管理制度,统一栽种、统一管理、统一价格、统一销售,实现了与市场的对接,把单打独斗的农户集中起来,形成合力,确保了每户家庭都能从草果产业的培植和发展中得到实惠。

元阳县结合退耕还林在桤木水源林下套种草果的模式,深受广大退耕农户欢迎,草果产业已成为全县的绿色支柱产业之一。全省退耕还林工作会议在红河州召开,元阳县桤木林下套种草果模式被喻为“红河模式”。经过近几年的产业培植,全县草果产业规模初具雏形,效益和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责任编辑:刘雯霁 审核:卢秀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