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评论 视频 专题 文化 直播 图库 看红河 经开区 红河消防

我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生态红河持续释放“绿色”红利

作者:黄传龙 倪琴 来源: 红河网 时间:2020-11-12 22:29:15

W020190111066754114869.jpg

启园风光 胡彦辉 摄

行走在开远高效现代农业园,一座座现代化温室大棚排列有序,大棚里鲜花争奇斗艳、芬芳四溢,工人们正采摘鲜花、扎花、装花,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与开远市相距130余公里的泸西县,广袤的土地上,一片连一片的蔬菜在绿水青山中,绘成一幅“蔬”情画意壮美图景……

“绿色生态靓州”建设中的红河,绿色发展方式已融入产业建设、经济发展全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州委、州政府带领全州上下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优化空间布局、产业结构、资源利用、技术标准、服务保障,积极探索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路径,走出一条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绿色发展路子。

树牢生态理念 “污染之城”焕新颜

曾经的开远市上空,火力发电厂的“黑龙”、水泥厂的“灰龙”、解化厂的“黄龙”纷纷从各自的烟囱笼中冲向天空,整个城市仿佛蒙上灰色面纱,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味道……这样的景象,曾深刻于开远市民王芳的脑海:“当时,只想搬离这座城市!”但是现在,王芳不想离开了,站在凤凰山顶眺望,城市被绿色包围,天是那样蓝、水是那样碧、空气是那样清新!“从来没想过,这座城市会变得这样宜居和有品质!”

转变的背后,是我州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城市转型带动经济转型的有益探索。

开远市是云南省能源、化工、建材生产基地之一。因煤而生、因煤而兴形成的煤矿、火电、化肥、水泥等产业一直是该市经济发展的顶梁柱,而这也让开远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排污大户,给当地环境污染治理带来了巨大压力。

为尽快扭转环境质量差、经济发展受制约的被动局面,开远市坚持对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实行严格管理,持续加大对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多措并举推动企业防污治污。

“以发展新兴工业园区建设为主线,以培育产业集群为重点,推进园区规范化、集约化、特色化、绿色化发展。”开远市发展和改革局负责人介绍,开远市坚持“生态立市,环境优先”的发展理念,加快实施新兴产业发展战略,以“两型三化”发展为目标,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开远市变电为汽,建成热电汽循环利用产业园区;以质兴农,建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筑巢引凤,建成轻工业产业园。与此同时,开远加快以城带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发展,落实云南省提出的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战略,培育绿色经济,打造新优势,营造新环境,以“产业+生态”推动城市转型发展,成为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的有益探索。

做大绿色产业 共享绿色红利

“荒山枯草”是以前河县红河谷热区在人们心中的印象,但如今,往日荒凉贫瘠的山头已是连片新绿,高效节水灌溉设施织网般遍布层层新开垦的梯田,芒果、柠檬、冰糖橙、火龙果等经济作物长势喜人。

从2014年开始,库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红河谷荒地和荒山共4.1万亩,建设了生态涵养休闲园区、种植园区和林下养殖园区,万亩荒山披上了“绿装”。并通过“流转返租”模式,吸纳当地群众参与生产管理,使原先各自为战的农民变为产业工人。

“以前我家靠栽谷子、包谷,收入少、生活困难,现在来基地打工,两人的年收入合起来有四五万元,日子越来越好过了。”村民杨牛仰告诉记者。

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我州坚定落实“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思路,着力优化产业结构,以北部县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南部县山区综合开发、红河谷经济开发开放带“三大板块”建设为载体,发展壮大水果、蔬菜、花卉、梯田红米、规模养殖、中药材“六大绿色产业”,规模化布局、园区化推进、标准化生产、组织化引领、品牌化打造、融合化发展,全力做好绿色有机品牌文章,积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

“六大绿色产业”的发展成效,是遍布山野的盈枝硕果。截至2019年底,全州水果种植面积286.4万亩,蔬菜种植面积205.6万亩,花卉种植面积26.9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127.6万亩……全州培育农业龙头企业424个,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769个。蒙自市、开远市分别以水果和花卉产业进入全省20个“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名单,泸西县以蔬菜产业进入全省20个“一县一业”特色县创建名单。“蒙生”石榴、阳光果业早香蜜桃、“晨滇滇”牌红阳猕猴桃被评为2019年云南省绿色食品“10大名果”。全州1942个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了有产业发展条件的19.7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脱贫,尝到了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带来的“甜头”,全州各族群众更加坚定了端好“绿色饭碗”的决心。

在生态农业迈出新步伐的同时,我州还着力优化资源利用、技术标准及服务保障,推动烟草、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在更高层次上统筹发展,红河卷烟厂易地技改搬迁、云锡集团铅改锡易地技改搬迁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以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引领的红河工业正加速转型升级……

生态效益持续释放 美丽画卷正铺展

一场骤雨过后,坐落于哀牢山腹地的元阳县阿者科村被云雾笼罩,空气分外清新怡人。远远望去,错落的梯田上方云蒸霞蔚,土黄色的蘑菇屋若隐若现,劳作完的村民荷锄而归,宛如一片世外桃源。

放眼红河,一个个村寨掩映在青山绿水中,一个个城镇被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所簇拥。“空气清新,满眼青绿,百花点缀,让我们在山水田园中乐享幸福的日子。”雨后的清晨,屏边县的李应和将随手拍的图片配上文字,发到微信朋友圈,他说让大家都看看现在的美丽县城。

李应和的幸福感,来自红河州国土山川“大绿化”的成果。全州通过实施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湿地保护修复、石漠化综合治理等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以点带面推进国土山川“大绿化”,以极大的魄力,在短时间内迅速建成滇南绿洲启园、开远凤凰生态公园、弥勒太平湖森林公园等15个森林公园、湿地公园。2019年,全州森林覆盖率53%以上。各县市还抓实城乡风貌改造、空间优化、卫生整治等工作,开展农村“厕所革命”,让掩映在绿水青山间的万千村寨面貌焕然一新。

目前,全州建成一大批国家级、省级、州级生态文明乡镇,创建省级、州级绿色学校203所,省级、州级绿色社区103个,省级环境教育基地6个。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区、屏边县分别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红河州先后获评“2015年度中国十佳绿色城市”、“2017年度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2019年度绿色发展优秀城市”称号……生态文明建设的功能和社会效益持续释放,人民群众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居住在山水田园里”的幸福感愈发强烈。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已成为我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鲜明底色。




(责任编辑:卢晔 审核:卢秀丽)
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