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评论 视频 专题 文化 直播 图库 看红河 经开区 红河消防

杨洪涛:脱下戎装换农装 扶贫战场再出发

作者:杨会国 来源: 中国红河网 时间:2020-11-11 20:51:01

在部队,他是奉献青春、保家卫国的忠诚战士;转业后,他又成为冲锋在脱贫攻坚新战场上的扶贫“尖兵”。从绿色军营走向绿色田野,不变的是军人本色、为民初心。他就是杨洪涛,现任省委组织部公务员二处处长、屏边县副县长、驻村扶贫工作队副总队长。

刚来屏边报到时,杨洪涛两眼一抹黑,人生地不熟,根本不知道怎么开展工作。但他心里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绝不把自己当成屏边的“过客”,干就要干好,打赢这场脱贫攻坚的翻身仗。

为尽快进入角色,杨洪涛用几个月的时间走遍了全县的村村寨寨,听民声、察民情,很快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撰写了大量的调研笔记,对群众脱贫愿望和扶贫开发规划等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并向屏边县委、县政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很多建议得到了采纳。

针对“户户清”有短板弱项、村民小组脱贫攻坚力量不足的实际,杨洪涛建议在全县已派出299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的基础上,按照30户单独或合并派出一名脱贫攻坚村民小组“组长助理”的方式,共派出606名村民小组“组长助理”进驻全县76个村委会819个村民小组开展工作,打通了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脱贫攻坚“零距离”。

脱下戎装换农装,凭借顽强的军人作风,杨洪涛克服了种种困难,很快完成了角色转换。

刚到屏边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副总队长时,杨洪涛就主动提出负责湾塘乡营盘、阿碑两个村委会的挂联工作,要求组织把最难啃的“硬”骨头、最艰巨的任务交给他。

当他对营盘、阿碑的整体情况进行调研后,却发现脱贫攻坚工作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简单,破旧的房屋、崎岖的道路、空白的产业,一道道难题让他深深地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是何等重。但他想,自己是一名转业军人,不能被困难吓倒。“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杨洪涛经常这样说。

以前的张家寨小组是典型的“脏乱差”村,村民们思想落后,卫生意识不强,生活习惯差,老观点、老思想根深蒂固,这让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和村委会干部直犯愁。

2018年,在杨洪涛的努力下,屏边县争取到省公务员局定点扶贫经费120万元,对营盘村张家寨实施房屋提质改造、道路硬化、排污沟渠、化粪池、垃圾池、村史室等项目建设。如今的张家寨实现了美丽蝶变,通村道路通畅无阻,房屋样式颜色整齐划一,人前屋后干干净净,正以一种新的姿态展示出迷人的风采。 

像张家寨这样的转变在杨洪涛的扶贫攻坚工作中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两年多来,杨洪涛先后争取定点扶贫工作经费400多万元,对干河沟村实施牲畜集中圈养和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对人居环境较差的底古、营盘、徐屏新村等村民小组实施人居环境提升以及产业配套建设,实施了村间道路、机耕道路硬化工程,让村民“农车到地、小车到家”愿望得到实现,让群众“人背马驼”运输方式成为历史。

为稳定收入,助力发展产业,杨洪涛积极协调省农科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的专家技术人员,到屏边开展培训10余次,帮助当地荔枝、龙眼、枇杷产业提质增效。还两次邀请福建农科院批杷专家郑少泉团队到营盘村实地调研,研究提出党员带头示范发展产业计划,利用其个人工作经费帮助群众种植批杷新品种60亩1500余株,嫁接龙眼5亩……

用情、用心的付出,换来了山乡巨变。漫山遍野的经济林果,见证着营盘、阿碑村从贫困到脱贫、从致富到小康的幸福变迁。2019年底,营盘、阿碑两个村委会贫困发生率分别下降至0.41%和0.53%,实现整村脱贫退出。

在屏边挂职的两年多时间里,杨洪涛不畏辛劳,以身作则,奋力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两年多就走坏了七八双鞋。“以为转业终于可以一家人团聚了,结果现在天天拿屏边当成家,拿贫困户当家人,照顾父母孩子的时间更少了。”面对妻子的埋怨,杨洪涛心里感到很不是滋味。

“舍小家顾大家,我必须这样取舍。我明白自己的责任,虽然身上的军装已脱下,但骨子里的军人本色已经深深地融进我的血液里,既然踏上了脱贫攻坚的战场,不打赢这场战役决不收兵。”结束采访是时候,杨洪涛的话掷地有声。


(责任编辑:卢晔 审核:卢秀丽)
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