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评论 视频 专题 文化 直播 图库 看红河 经开区 红河消防

就业有“术”脱贫有“路”

——红河州实施就业扶贫帮助贫困户劳动力就业综述

作者:柏忠林 来源: 中国红河网 时间:2020-07-03 21:12:26

77.png

红河州按照“战疫情、稳就业、助脱贫、促发展”的要求,紧紧聚焦就业扶贫组织化工作任务,全面推行“一金三保”,积极开展“一对一”帮扶,切实提高就业扶贫组织化程度,全力以赴推进贫困户劳动力“能转尽转、适时快转”,有力促进了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脱贫。截至目前,全州实现农村劳动力返岗及转移就业141.2万人,转移就业率达69.19%。其中,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就业36.61万人,转移就业率达72.62%,真正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坚持完善政策

高位推进就业扶贫

州委、州政府把就业扶贫作为就业工作的重点,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促进全州就业创业工作。成立了以州委副书记为总召集人、州政府常务副州长为召集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以常务副州长为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对就业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协调,不断健全完善就业工作机制。

同时,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在贯彻上级就业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红河州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的实施意见》《红河州进一步提高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的指导意见》《红河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扶贫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措施,为做好全州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的就业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强化了组织领导和政策保障。

坚持技能提升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我州坚持“立足产业、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其自我发展动力,以技能促就业带动家庭脱贫,实现“一户一人、一人一技、以技脱贫”。

结合农村劳动力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专项能力培训,以提高技能促进就业来提高工资性收入。委托用工企业或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对有组织、成规模外出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进行岗前技能培训或就业适应性培训。

动员农村“两后生”进入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接受长期的技能培训,完成学历教育和提高技能等级,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2019年以来,全州累计开展农村劳动力各类培训35.93万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各类培训16.54万人次。今年以来,全州开展农村劳动力各类培训11.73万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4.41万人次。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训257班次12337人,其中,线上培训66班次3156人。

坚持就业优先

推行“一金三保”模式

我州按照“就业优先”的要求,把村组党员、村组干部、就业信息员、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挂联干部组织起来,建立县、乡、村多级干部联动网络体系,使用“农劳基层调查App”对农村贫困户劳动力逐户逐人进行摸排,精准掌握登记劳动力人口基数、就业需求等信息,打牢就业扶贫基础。以“基层党组织+劳务合作社+人力资源公司+务工群众”的“一金三保”劳务输出模式为抓手(“一金”即劳务合作金,利用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采取入股方式设立劳务合作金,帮助人力资源公司解决资金周转难问题。“三保”即保贫困群众实现转移就业稳定增收脱贫,保村集体经济收入达标,保劳务合作金安全),提升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推进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就业。

“一金三保”劳务输出组织化工作的推行,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动员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按照“将劳务经纪人培养成村组干部,将村组干部培养成劳务经纪人”的双向培养模式,引导基层干部成为动员群众外出务工的领路人,逐步改变以往“亲带亲、朋帮朋”的劳务输出模式,基层党组织切实把就业服务抓在手上,对贫困户劳动力开展“保姆式”就业服务。“一金三保”劳务输出模式于2019年6月在第二届全国就业创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上荣获优秀项目奖。

坚持精准对接

推送就业供需信息

我州依托沪滇、粤滇扶贫劳务协作平台,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人社部门及用工企业的联系,建立劳务合作长效机制,促进贫困户劳动力实现省外转移就业。定期收集发布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福建等地优质用工岗位信息,对接企业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向我州农村贫困户劳动力推送岗位,精准对接就业供需信息。今年春节以来,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签订劳务合作协议10余份,为有外出意愿的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23万余个。累计举办就业招聘活动66场次,进场招聘企业1942家提供就业岗位20余万个,有效保障了农村劳动力求职岗位需求。

密切关注我州外出务工人员集中省份的就业形势,州、县两级人社部门组成稳就业工作组分赴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走访我州部分人力资源服务工作站和红河州籍员工较多企业以及当地人社部门,掌握红河州籍务工人员就业情况,了解当地援企稳岗政策,并收集储备规模以上企业岗位资源,进一步拓宽我州务工人员稳岗转岗渠道。同时,对返乡的农村劳动力,依托城镇化建设、重点投资项目以及经开区、综保区、自贸区和各县市工业园区用工需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实现州内转移就业,将疫情对我州农村劳动力就业影响降到最低。

坚持兜底安置

开展“一对一”帮扶

我州开展建档立卡零转移就业家庭“清零行动”,积极开发乡村保洁员、水管员、护路员、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进行政策帮扶兜底安置,开展“一对一”就业帮扶。对因疫情影响等原因导致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的“返贫”劳动力,开发公益性特岗给予就业安置。截至目前,全州共开发安置乡村公益性岗位3.13万人。

针对贫困户劳动力普遍文化程度较低、缺乏技术,只能从事简单手工操作的实际,鼓励引导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将适合分散加工的初级产品生产车间建在乡镇和农村,创建就业扶贫车间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在帮扶政策、财政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通过创建扶贫车间为贫困户劳动力创造更多就地就近就业岗位,解决贫困户劳动力想就业而出不去的问题。截至目前,全州设立扶贫车间282个,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4332人,累计兑现扶贫车间奖补资金243.1万元。同时,通过产业基地和扶贫车间等重点吸纳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截至目前,全州800人及以上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共7个,已建成就业扶贫车间21个,吸纳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就业685人。设立就业创业服务点(窗口)37个。全州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22859户,人口9949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7153户,贫困人口75806人,有贫困户劳动力43060人,转移就业31026人,转移就业率达72.05%,实现有劳动力和有转移就业意愿的搬迁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

(责任编辑:刘雯霁 审核:卢秀丽)
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