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评论 视频 专题 文化 直播 图库 看红河 经开区 红河消防

红河州村史馆激发脱贫大动力

作者:常玉选 来源: 中国红河网 时间:2020-04-27 23:19:20

钢筋水泥房代替了茅草屋,自行车变成了小轿车……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大力推进,红河州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曾经还用着的家什物件,不知不觉被淘汰了,一些见证村庄发展历程的老物件,也渐渐被滚滚向前的历史烟尘所掩埋。

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乡愁”,都饱含着勤劳、勇敢、智慧、纯朴、善良的深刻内涵。当人们为了内心深处那个消失的村庄而惋惜时,一个个写满乡村故事的村史室在红河州广大农村应运而生——2018年,红河州立足精神扶贫,创新工作思路,制定印发《关于开展村史室建设的指导意见》,按照分步实施、分类指导、先行试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步骤,实施村史室(墙)建设“百千工程”。

行走在村村寨寨,记者见到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村史室(墙),虽然各有特色,却几乎都以村风村俗、历史文化为主题,均集“存史、资政、育人”等功能于一体,以文字镌留念想,以图片浓缩进程,展示着农耕时代的生产生活方式,叙述着村庄的发展历史,张贴着村里历代名人先贤的照片或画像,讲述着改革开放后村庄发生的巨大变化,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更记录着本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事迹和精神,展望着村庄的发展未来,给人们以家乡的气息,传递着开拓进取的正能量。

村史室(墙)记录着子孙后代心目中的故乡,承载着魂牵梦萦的精神家园。“当地人都知道我们来自‘南京柳树湾’,也是大家的寻根之地。”在泸西县金马镇新坝村村史馆,党总支书记张自华如是说。这里有锈迹斑驳的煤油灯、泛黄的证书票据等一个个老物件,再现着不同时代的生活场景。

《新坝溯源》里的一段段文字,记录着新坝村从过去到现在的发展变迁史,记录着农村生活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变迁历程,村民都说:“看看过去,再想想现在,我们怎么能不为时代的进步感到高兴和自豪。”

无独有偶,在绿春县大兴镇牛洪社区那倮果村史馆,也能找到村庄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村史馆分为“那倮果村迁徙史”“大事记”“民族风情”“名人事迹”“奋进中的那倮果”等7个板块,馆里摆放着鱼篓、蓑衣、草鞋等生产生活用具,以图文并茂加实物展示的方式,全面介绍了那倮果村的过去和现在,成了传承弘扬哈尼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不仅成为群众追溯自己“从哪里来”的证据,也成了他们“向何处去”的注脚,述说着世世代代的那倮果人用勤劳和智慧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场景。“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知道,我们的先人迁徙到这里,吃尽了苦头,在这里奋斗出一片天地。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哈尼族历史,还教育我们要传承弘扬哈尼族传统文化。”村民李莫西说。

一座座村史馆,都在潜移默化地教育后人传承好村风。石屏县异龙镇符家营村村史馆的正堂里,除了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传统农械、家什、水车、煤油灯、二胡等生活、文化老物件外,还张贴着历代先贤的事迹,展示着传承600余年的耕读文化孕育出的非凡成果。“我们村里人才辈出,村史馆里的图片、文字,把一个个鲜活的人才事迹摆到了眼前,激励着我们继承前辈的耕读精神,砥砺前行,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该村党支部书记杨松告诉记者。符家营村历代人才辈出,且重教兴文的传承源远流长,明清两朝,该村就有人开办家学。为鼓励儿孙读书,族里用公摊、义谷来支付学费,搞“义务教育”。为传承先人重教兴文、崇德向善、扶贫济学等优良品德,2012年,村里用集资、捐资的方式筹集资金,建起了教育奖励基金。现在,每年8月20日前后,该村就会举办优秀学生颁奖和重阳节活动,让敬老孝亲、团结和谐的家风得到传承和发扬。“建馆时,群众把自家的老物件拿出来,没几天就收集了100余件。村民团结向善、无私奉献、感恩、热爱家乡等优良品德,在建馆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杨松说。

目前,全州共建设村史室(墙)643个(面)。各地村史馆正激励着人们把古朴的村风、淳朴的民风、良好的家风一代代传承下去,潜移默化地激发着人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脱贫致富的激情。

(责任编辑:刘雯霁 审核:卢秀丽)
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