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评论 视频 专题 文化 直播 图库 看红河 经开区 红河消防

竹园镇:香椿“植”出致富路

作者:黄波 罗宏伟 来源: 中国红河网 时间:2020-04-20 14:48:38

弥勒市竹园镇把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作为贫困村脱贫致富的有力抓手,在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创建名优品牌及提高综合效益上狠下工夫,通过项目整合夯基础、优质服务促发展、抓实培训保增长和用活政策促扶贫,不断加快推进以法门村为核心的示范区建设,切实增强核心区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周边农户大力发展香椿产业。

W020200102525788939849_600.jpg

香椿

2019年12月27日,记者在该镇绿水村委会上法门村民小组四季香椿核心示范区看到,3厘米粗细的四季香椿树上已发出嫩芽。“这片是我去年刚刚种下的四季香椿,有20多亩,种植第一年每亩收入就有1500多元钱。3年后的盛产期,每亩每年收入可达三四千元不等。”村民舒永红乐呵呵地说道。

打破思想壁垒  “一品”带富乡亲

实施精准扶贫以来,弥勒市竹园镇把产业富民作为打赢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被列为贫困村的绿水村委会及4个村民小组就成了主战场。

“只有因地制宜,走出去看、请进来试才是唯一出路。”2015年,竹园镇镇分管脱贫攻坚工作的负责人带领村干部外出考察,发现外地种植的四季小红椿在与绿水村委会海拔类似的山坡地上、同样缺水的情况下长势良好。由此,他们立即做出了可行性报告并着手试种。成功后制定了投资6000多万元、持续3年的发展规划。

2016年,竹园镇有关负责人组织村组干部带头试种,村民看到收成后当年就扩种到3000多亩。到了2017年,香椿种植面积增至8000多亩。为提质增效,在政府主导下又进行低效林改造。截至2019年,绿水村种植本地香椿与四季香椿面积增至15745亩,其中种植3年以上就达12000多亩,总产值近1000万元。

“从2015年到2018年,仅仅4年时间,村民就靠香椿产业实现了绿水村的整村脱贫摘帽。”在绿水村委会主任徐有林看来,通过扩种香椿探索出了一条因地制宜、落地生根的产业,同时也富了乡亲,绿化了荒山、美化了家园,形成了绿水村独具特色的“一村一品”。

建强产业链   品牌耀四方

“如今,在绿水村哪里有山坡地哪里就是香椿种植区。”发展香椿产业,徐有林更关注整个生产链的健康稳定。保障技术方面,该镇聘请省农大、林科院及该市农科站等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基础设施配套方面,该镇接通了2000多米的引水管道,修建了127个地边水窖,投资220多万元,新铺设了两条道路;整合各类资金100万元,解决了群众前期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为打开销售局面,该村先后成立了3个专业合作社,建成了3个冷库。通过合作社统一购销,原来在市场上单家独户销售的价格从每公斤20元左右,卖到均价60多元,最高卖到140元,市场也拓展到了北京上海等地。

“我自己建成一个育苗基地后又投资建盖了两个冷库。”弥勒市早红香椿种植有限公司经理、绿源椿芽合作社社长徐永东告诉记者,上法门村民小组是最早的香椿主产区,曾被称为“法门香椿”。 为打响品牌,他于2019年11月为香椿注册了“绿源春芽”商标。为了挑选优质香椿客户,他手机里存了30多个客商电话。有订单并谈好价钱后他立即通知村民采摘,集中后用专车将香椿直接送到机场,通过航运送到客户手中。“合作社一天收购香椿最多时达2400公斤。2019年,我向北京上海等地超市直供香椿达20多吨。”据了解,去年他与其它3个合作社共销售香椿200多吨,按最低40元每公斤计算销售额也达800多万元。

2019年,徐永东的育苗基地销售四季香椿树苗达60多万珠,远销州内外。到2020年,他预计育苗将达300万珠。目前,该基地已经成了弥勒市乃至全州规模较大的育苗基地。正因此,绿水村就形成了育苗、种植、技术与规模、包装与远销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责任编辑:刘雯霁 审核:卢秀丽)
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