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评论 视频 专题 文化 直播 图库 看红河 经开区 红河消防

个旧市从“发展复地”走向“开放前沿”

作者:段云娟 黄璐 吴富水 来源: 中国红河网 时间:2019-08-21 20:37:51

个旧,一座演绎千年璀璨锡文化的老工业城市。这里是举世闻名的锡都,云南省工业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个旧于1951年建市,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始终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各族群众积极投身到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伟大实践中,锡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大跨越。”在8月21日举行的“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红河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个旧专场上,随着中共个旧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王峥对70年来个旧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介绍,一份傲人的成绩单悄然在世人眼前展开。

 截至2018年底,个旧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0.46亿元增加到260亿元,增长559.7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952年的667.4万元增加到12.82亿元,增长192倍......2016年、2017年,个旧连续两年入围全省113个县(市)县域经济发展“10强县”,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文化先进市”等殊荣,现代化城市的十项标准已达标六项,被誉为“中国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

“世界锡都”名片越擦越亮

个旧市因锡而立、因锡而盛、因锡而名,但随着锡矿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逐步枯竭,这个曾经辉煌的城市步履维艰。“2008年,个旧抓住被国家确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的机遇,主动谋变。转型十一年来,我们着力推动实施‘产业链延伸+产业更新’的复合型模式,打造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10万吨’冶炼深加工项目,锡转化率达40%以上,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建设成为世界最大的锡生产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锡化工中心、锡材中心和砷化工中心。”王峥介绍道。

时光见证发展。如今的锡都个旧,已培育形成了锡产业、稀贵金属、铜铅锌铝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产业等产业集群为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并呈现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旅游、物流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以及新兴产业协调共进的发展态势。

截至2018年底,个旧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11家,居全州第一位;全市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达83家,“双创”平台入驻企业达38户,引进中科曙光个旧云计算中心。大红屯公司发展成为全省最大的粮油加工企业,乍甸乳业公司已成为集牧草种植、奶牛饲养、乳制品科研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乳品企业,袁隆平院士和凌启鸿专家工作站落户个旧,百亩连片“超级杂交水稻个旧示范基地”创下平均亩产1152.3公斤新纪录。

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5.9:69.5:24.6调整为2018年的5.7:54.7:39.6,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闻名遐迩的“世界锡都”名片越擦越亮。

描绘高质量发展宏伟蓝图

改革开放后,个旧市按照“龙头带动,创新驱动,链式聚集”的思路,引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加大科技研发的力度,国际先进的“奥斯麦特熔炼”工艺、国内“SKS法”和“富氧底吹”工艺在锡铅冶炼行业中得到采用,采选冶生产装备,锡选冶技术和设备居世界领先水平。

同时,该市坚持以生态环境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我们抓好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问题整改,推进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王峥在发布会现场介绍道,2016年以来,累计淘汰炼铅鼓风炉58座,关停选矿企业343家,重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完成绿化面积65万平方米,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复垦率达77.61%,土壤污染防治成功列入云南省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试点。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7.1%,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9.7%,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区环境空气优良率达97.7%。个旧高质量跨越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宜居个旧”成为幸福家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个旧市在融入滇南中心城市建设中找准定位,实现双城联动、市区融合发展。同时,加大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重点民生领域的投入,持久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全市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世界锡都”成了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按照滇南中心城市一体化、差异化协同发展要求,个旧市坚持提质主城、建设新区,实现双城联动、市区融合发展。一方面,统筹推进主城提质改造,初步实现了“绿染锡都·花漫金湖”的目标;另一方面,全面加快大屯新区建设,个旧以大屯整体城镇化建设为主线,加快路网管网、市政配套、绿化美化建设,生态、生活、生产“三生”融合发展的生动局面进一步形成。

面对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重点民生支出任务重、市场低迷等压力,个旧市采取综合措施,有效化解了民生领域突出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2007—2018年,每年城镇新增就业6000人以上、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000人以上、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500人以上。

此外,个旧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举全市之力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2014年至2018年,累计投入各类脱贫攻坚资金19.9亿元,实现1个贫困乡11个贫困村脱贫出列,累计减贫10378人,贫困发生率降至2.51%。


(责任编辑:卢晔 审核:李玉清)
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