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评论 视频 专题 文化 直播 图库 看红河 经开区 红河消防

“黑泥地”的美丽嬗变

作者:李立章 来源: 中国红河网 时间:2019-08-14 02:57:49

13.jpg

整理鲜花

节日盛装穿起来,欢歌唱起来,民族舞蹈跳起来,欢乐气氛溢满每个社区居民幸福的笑脸。6月26日,是彝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当天,开远市羊街乡黑泥地社区异常热闹。

“家家住别墅,出门有高速,家门口当工人,年年有分红,日子像花开,幸福梦更美。”黑泥地社区51岁的居民王美芬激动地说,有了这样的幸福日子,火把节过得比以前更加隆重。

王美芬的话道出了黑泥地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然而,追溯他们的过往,正如年过七旬的社区居民李普忠讲述的一样:“父母在田地里辛辛苦苦‘挣工分’,一年忙到头,才勉强养活一家老小。”现在好了,他们的日子过得比蜜还甜。

上世纪80年代,黑泥地的很多群众和李普忠一样,生活过得捉襟见肘。

以前,由于只依靠种包谷、水稻维持生活,黑泥地被外人戏称为“坝区里的山区”,许多人更愿意外出打工,多数田地处于半荒的状态。

黑泥地社区的前身是羊街乡黑泥地村,有农户216户840多人,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7%。上世纪90年代,黑泥地村群众收入较低,群众信访不断,村集体债台高筑,是当地令人头疼的“老大难”村。

仿佛在一夜之间,黑泥地来了一次华丽的嬗变,百花争艳,花香四方。

嬗变从2016年12月开始,随着开远高效现代农业园动工,地处园区核心区的黑泥地数千亩土地便不再种包谷、水稻,纵横交错的田埂消失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运输钢架、砂石、砖块等的工程车来往穿梭,一个个现代化种植大棚建起来了。

“上海虹华公司是入驻园区的知名花企,投产后的第75天,就出产了第1茬多头菊,订单来自日本、韩国,按一年生产4茬测算,每0.067公顷产量近20万枝,产值约30万元,土地产出效益比种包谷等传统农作物提升了300多倍。”开远市高特办常务副主任卢忠辉说。

从破土动工到种植大棚耸立,从第1家知名花企入驻到19家知名花企“安家落户”,从一片花开到满园芬芳……奋进新时代,开远市巨笔如椽绘出了壮阔画卷,黑泥地也因此有了质的飞跃。

“开远高效现代农业园核心区规划占地666公顷,产业园充分利用当地海拔、气候等优势,确定以高品质花卉为重点发展方向,已经形成集高品质花卉种植、种苗研发繁育、冷链物流、互联网销售、创业孵化等环节于一体的产业集群。目前,核心区已建成333公顷,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花卉种植3466公顷,年产值累计达7.5亿元。园区现已签约入驻农业企业19家,拥有‘爱必达’‘花花草草’‘虹华园艺’等一批世界知名、全国畅销的高端花卉品牌。”卢忠辉向记者介绍,2018年,园区累计生产鲜切花10335万支、种苗15000万株、盆花280万盆,实现花卉产值3.05亿元。2019年1月至6月生产鲜切花8350万支、种苗10000万株、盆花200万盆,实现花卉产值2.37亿元。

6月20日,喜报飞传而至,通过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审查和公示,开远高效现代农业园晋升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主导产业为水稻和花卉种植,是全国唯一以花卉为主导产业的农业产业园区。

骄人的成绩单,耀眼的荣誉,在黑泥地这片土地上展示出开远高效现代农业园的发展成果。

盛夏时节,走进开远高效现代农业园,灿烂的非洲菊、娇艳的玫瑰、惊艳的“七彩云菊”……一朵朵、一簇簇,姹紫嫣红、争奇斗艳。

在花企上班的24岁的何花是黑泥地社区的居民,她和丈夫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家里靠种植传统作物维持生计。开远高效现代农业园建成后,不仅让何花一家通过流转土地获得了收入,两口子还进园区做起了产业工人,日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说到如今的好日子,她的笑容像花儿一样灿烂。

开远高效现代农业园通过“园区+企业+农户”的建设模式,推动了黑泥地社区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让当地彝族群众不仅有土地流转收入,还有打工收入,实现了农民到产业工人的转变,有效带动了当地彝族群众增收致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黑泥地社区地处园区建设核心区,居民共流转土地228.13公顷,全村土地流转率达100%。”卢忠辉介绍,土地流转后,农户每年可获得稳定的地租,大部分居民转身成为产业工人,曾经外出务工的少部分村民也开始返乡,成了园区各公司的骨干。

园区建立了多种农企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企业与农民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致富。园区已完成周边村庄土地流转382.26公顷,土地流转农户每年可获得地租7000至9000元。园区内长期务工600余人,季节性务工3000余人(次),每人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

“从过去的‘黑泥地’变成如今的‘金土地’,实现了美丽嬗变,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黑泥地社区党总支书记钱保兴高兴地说道,高效现代农业园让黑泥地“园在村中、村在园中”,产村融合发展,不仅带动了村民致富,而且还加快了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提升了村民的整体素质,扮靓了村庄。他说,在入驻企业的带动和帮扶下,社区建起了民族文化广场、议事活动场所、活动中心等“四位一体”设施,并通过高效现代农业园拓展多种功能,推进村庄人居环境提升,实现了“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景中”,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美丽乡村梦,人气、财气越来越旺。

(责任编辑:马超 审核:李玉清)
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