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评论 视频 专题 文化 直播 图库 看红河 经开区 红河消防

革命老区勒克:奋斗成就小康村

作者:罗宏伟 常玉选 来源: 中国红河网 时间:2019-06-23 20:14:13

W020190623467722708652_600.jpg

国家能源集团开远发电有限公司机关党支部在朱家壁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各位党员,欢迎来到革命老区——州直属机关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弥勒市勒克村朱家璧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本月中旬,国家能源集团开远发电有限公司机关党支部36名党员,在解说员普丽滔的引导下,满怀对革命先躯的崇敬,在朱家璧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参观纪念馆并开展党课学习。“今年以来,就有20多个党组织在此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学习。”普丽滔介绍。

追忆历史,感怀奋斗者的足迹;展望未来,勒克村这个“红色旅游村”已从幸福村迈向更高品质生活的小康村。

革命老区的新变化

站在朱家壁纪念馆围墙边,就能看到沿山而建、楼房林立的勒克村小组全貌。蜿蜒的入村水泥路上,不时有家用轿车出入。“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我做梦都想不到的。”该村党支部书记、朱家壁纪念馆管理员杨枝伟介绍。他今年50出头,幼年记忆最深刻的是全村没电、没水、没路,茅草房里阴暗潮湿,农业生产全靠人背马驮。而他爷爷奶奶常说,不打仗了,人民当家作主了,就是他们所期盼的幸福生活。

对于杨枝伟这一代人来说,最大的幸福就是赶上了国家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土地联产承包后拓宽了致富渠道。改革开放两三年后,全村人就实现了吃饱、穿暖。随后的变化更令人难忘,家家户户通电了,茅草房变成土坯房与砖瓦房,出村道路变宽了……

建在半山坡上的勒克村,是个彝族支系阿细人聚居区。站在村后山顶能够俯瞰整个弥勒县城。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彝族群众的参战热情,使勒克村成了革命先躯较为理想的根据地。但也正因为该村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制约了村民的发展。

革命老区的小康村

“建国初期,勒克村只有56户,如今已增至194户了,三分之一的农户购买了轿车、微型车……。”全村的每一个新变化都让杨枝伟记忆深刻。他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村里村外的道路实现了硬化,路通畅、财路广。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小规模养殖业促进了村民增收致富,大部分村民拆除了土坯房建成了两屋楼房。

村民石聪,靠7亩粮食作物、特色产业人参果和养猪养鸡的收入,于2013年把一屋平房加盖成两层楼房;村民石会学,在自己家里建成了现代烤烟烤房,乘借西一镇推广的魔芋、苹果树等种植产业,增加了经济收入。“依托红色旅游和农业特色产业,勒克村村民收入高于周边村赛,所以没有被列为贫困村。”杨枝伟介绍,近几年来,通过乡村振兴政策,村里的交通、人居环境都发生了特别大的变化。产业的发展与村民的勤奋,家家户实现了发展致富。

“一直以来,西一镇党委政府都特别重视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在弥勒,西一镇也没有被列入贫困乡镇。”该镇党委委员辛光科介绍。近几年来,通过各种扶持政策,勒克村及周边红色旅游村寨,村内外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经济产业等方面都发展了较大变化,村民生活水平正从小康迈向更高品质的幸福生活。


记者手记:传承接力棒 奋进新时代

  革命老区——弥勒西山片区的彝族同胞,在抗日战争时期就为地下党员提供了较为安全的宣传环境,甚至不惜生命代价保护了革命火种的星火传播。解放战争时期,他们拿起镰刀、锄头站岗放哨,跋山涉水把粮食送到战斗前沿。人民的力量之源,在于所有指战员是为人民谋幸福而抛头颅、洒热血。

   人人都想在和平稳定、民族团结、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中创造新的幸福生活,可“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勒克村村民今天的幸福生活,记录下一代又一代奋斗者的足迹。奋斗没有终止符,美好生活需要众多满怀爱党爱国情怀、勇担时代重任的时代楷模,接过老一辈为人民谋幸福的接力棒,追随新时代,在不同岗位建功立业,以敢于担当的行动,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谱写新的奋斗篇章。


(责任编辑:卢晔 审核:李玉清)
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