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红河话健康 | 第十期:如何健康过冬?“养生秘诀”戳这里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31日 00:08:15


传统医学认为,自然界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人也应该顺应四季冷暖变化的规律和特点来养生。何为冬季养生?如何在冬季增强体质防病治病?冬季在饮食方面怎么“进补”?……本期的《幸福红河话健康》邀请到了泸西县中医医院大内科主任梁永春为大家答疑解惑。


图片


避寒就温防冬病。进入冬季,气温明显下降,尤其以清晨和夜晚较为明显。梁永春指出,气温骤降或低温天气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相关疾病、呼吸系统相关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骨关节相关疾病等。


所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婴幼儿等体质偏于虚弱的人群,要及时增添衣物,注意御寒保暖,重点要做到“不冻头、不冻腹、不冻脚”。此外,可常用热水泡脚,每天睡前用40℃左右温热水泡脚20分钟左右,同时配合按摩涌泉穴,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温阳补肾。


图片

那冬季要如何养生呢?

梁永春从饮食、起居、情志、运动和穴位保健5个方面作了详细介绍:


(1)饮食调摄——“去寒就温”,冬日低温来袭,人体阳气也相对偏弱,要少吃生冷寒凉的食物,多吃性质温热的食物,不仅有助于抵御寒冷,还能增强体质,比如羊肉、鸡肉、韭菜、大葱、生姜、桂圆等;


(2)情志要求——“若有所得,放宽心态”,冬季木枯草衰、万物凋零,常会使人触景生情,容易患抑郁症,要学会及时调摄不良情绪,做好心理平衡调节,树立热爱生活的情操,使精神振奋。


(3)起居调摄——“必待日光”,在寒冷的冬季,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尤为重要,要尽量做到“早睡晚起”,出行尽量选择在太阳出来以后再进行,好的作息规律更利于阳气的潜藏和养精蓄锐,这是顺应自然界冬季阳气闭藏、养护人体阳气的养生原则;


(4)运动调摄——“无泄皮肤”,如散步、慢跑、八段锦等运动是御寒保暖、强身健体的积极方法,但冬季锻炼一定要注意掌握一个“度”,以藏精气为主,运动出微汗即可,切不可大汗损伤阳气,此外,晨练时间尽量选在日出以后,此时雾霾散尽,气温适宜,适合锻炼;


(5)穴位保健——“补益脾肾”,冬季养生的重要原则是“养肾防寒”,日常可以多按揉涌泉穴、足三里穴以补益脾肾,每天按揉两次,每次3—5分钟为宜。

图片
图片

冬季养生怎么吃?


梁永春介绍,冬季的饮食主要以“藏热量”为主,宜多食温热类食物,比如羊肉、牛肉、鸭肉、鱼、蛋、萝卜、核桃、栗子、白薯等。宜少吃盐、多吃苦味的食物,中医认为,冬季主肾,肾主水,大咸食物能让肾水更亢盛,导致心肾不交出现失眠、上火、烦躁、神乱,冬季适合食用苦瓜、生菜、苦菊等苦味食物,苦入心,苦味食物可助长我们的心阳,有助于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等多种医疗、保健功能。


节目现场,梁永春还给观众们带来了鲫鱼萝卜汤、枸杞山药汤、山药排骨汤、莲藕排骨汤、羊肉炖萝卜、红枣牛肉汤、桂圆莲子粥等冬季养生食谱。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梁永春提醒,冬季适当进补,可以为来年身体健康打好基础,但如果进补不当或过度,再加上冬季人体阳气潜藏、能量消耗减少,容易导致内生积热,这样一来,反倒对健康不益。而生萝卜味辛、甘、性凉,熟萝卜味甘、性平,归脾、胃经,可选择这类清凉理气的食物清热生津防燥,把内热调和,达到阴阳平衡。

图片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所以冬季养生保健的穴位以肾经、脾经为主。”

梁永春介绍,最适合冬季按摩的养生穴位有:


(1)涌泉穴——可益肾通便、宁神熄风,为常用保健穴位。


(2)足三里穴——可和胃健脾、通腑化痰、祛风化湿、补气养血、升降气机、防病保健,为保健要穴。


(3)太阳穴——可缓解气温寒冷引发的头痛,增强记忆力。


(4)迎香穴——可促进鼻粘膜血循环,湿润鼻腔,预防感冒和防治鼻炎。


(5)神阙穴——具有温阳救逆、利水固脱的功效,治疗以虚、寒为主症的疾病。


(6)三阴交穴——适用于腰足寒冷及增强生殖器官的抗病能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医养生就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衰老机制以及养生原则和养生方法,以自我调摄为手段,达到保养精气、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梁永春说。节目最后,她还为现场参与互动的观众进行了一对一的“望闻问切”,根据个人不同体质和存在症结,从饮食、睡眠、运动、药物、穴位保健等方面给出了专业的冬季“养生秘诀”。


责任编辑:佚名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