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开远
2012年
开远市地区生产总值124.4亿元
工业生产总产值142.7亿元
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为13.7亿元、63亿元、47.7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9936元、7607元
2021年
开远市地区生产总值303.4亿元
工业生产总产值233.1亿元
开远市特色农业“大地画卷” 陶家淇 摄
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为30.1亿元、123.7亿元、149.6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2786元、20362元2015年以来,连续5年被云南省评为“县域经济10强县”
党的十八大以来,开远市进入了令人惊艳的高速发展期。这十年,开远实现从“一煤独大、黑色经济、污染之城”到多元支撑、绿色发展、生态新城的华丽转身;这十年,开远从仅有能源、化工业态到建成食品加工产业园、轻工业产业园、纺织业产业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这十年,开远通过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5845户24931名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这十年,开远市委、市政府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大力弘扬“说到做到、说干就干,攻坚克难、干就干成”的“开远现象”,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城市转型带动经济转型,把一座老工业城市打造成宜居宜业的美丽新城。
开远体育创业园 陶家淇 摄
生态文明巨变 从兴园护绿到美丽城市
从空中俯瞰,凤凰山、凤凰湖、凤凰生态公园3大生态景观串珠成线,犹如巨幅画卷,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然而,十年前,这些景区还是石漠化荒山、荒地和缺少规划的泸江河道。“把荒山变青山、浑水变秀水,是最大的民生福祉。”市民张兴军说,自2017年11月凤凰生态公园建成并开放以来,他每天都会和家人来湖边散步。
让一座老工业城市涅槃重生,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开远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促进工业引领城市转型升级、重塑魅力开远的生动实践。
如今的凤凰生态公园是一个集湖滨观光、休闲健身、历史风情、餐饮民宿等多功能“产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并于2020年创建为4A级旅游景区。其实早在2013年,开远市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实施凤凰山开发、加快南洞河与泸江河治理,改扩建热带植物园、南洞风景区”等。凤凰生态公园仅是开远市规划建设项目之一。
开远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勇担“绿色生态靓州”责任,努力打好“健康生活目的地牌”。
多元支撑、绿色发展的生态新城 陶家淇 摄
奋斗十年间,开远市以大手笔规划、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作风,换来了生态、宜居、绿色、幸福新开远,交出了一份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绿色转型发展的开远答卷。凤凰生态公园创建为4A级旅游景区,知花小镇创建为3A级旅游景区;城市绿化覆盖率增至43.5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至15.48平方米;建成以花卉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天然氧吧”“云南省生态文明示范市”“美丽县城”等称号……
绿色转型巨变 从传统工业到产业集群
对于开远来说,破解“一煤独大、黑色经济、污染之城”困局——唯有突围,才有出路!
开远市确立突围步骤:紧紧围绕国家发展大局,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以创新驱动和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资源型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涅槃变革,以园区经济为突破口,打造多元支撑、绿色发展、生态新城,加速工业转型带动经济转型升级,努力形成特色新兴产业集群,形成具有持久竞争力和支撑力的产业体系,闯出一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激活老工业城市的发展潜力。
——2015年,开远市热电汽循环利用产业园(小龙潭片区)竣工,吸引了47家企业入驻。利用国能开远发电有限公司的供热、供汽、供电能力,产业园整合周边“小、散、弱”且高污染的豆腐皮加工厂,实现了豆腐皮加工生产所需的能源循环利用,以热电汽联产模式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
知花小镇一隅 陶家淇 摄
——2016年,开远市轻工业产业园“一园五区”一期工程项目竣工,先后吸引包括15户规上企业在内的23户企业入驻,主营产品远销欧美、日韩、中东、东盟等国家和地区。2021年10月,产业园二期工程项目开始建设。
——2016年,开远市高效现代农业产业园竣工,吸引国内外23家知名花卉企业入驻。
园区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主攻高端花卉,形成了集高品质花卉种植、种源研发等一体化的产业集群,打造出“七彩云菊”自主品牌。2020年12月,园区成功创建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2019年7月,第二十届中国昆明国际花卉展开远分会场在开远羊街乡举办。产自开远高效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七彩云菊”惊艳盛会,被称为开远市在产业转型发展中催生出的一朵炫丽之“花”。
不仅如此,该市绿色纺织科技产业园获批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小龙潭精细化工园区获批云南省首批化工园区,解化、红磷搬迁转型升级项目列入全省产业发展“双百”工程项目……
园区内企业生产线 陶家淇 摄
思想引领 坚守初心勇担使命
如何才能让党员干部从思想上改进作风、把宏伟蓝图变成民生福祉?这是“开远之问”。
开远市决策者清晰地认识到,只有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脚踏实地奋斗、扎扎实实工作,才能无愧于人民期待和时代责任。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开远市继续弘扬“说到做到、说干就干,攻坚克难、干就干成”的“开远现象”。
为持续锤炼思想、激发干事创业热情,2015年以来,开远市为推动三大产业园区建设进程,开展了“两转一强化”专项整治;紧扣“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让全市党员干部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针对“个别少数”能力不足、执行力不强的问题,该市坚持刀刃向内、持之以恒抓作风,开展“两转两强化”专项整治,并形成了“主动工作”机制。
“让优秀者斗志昂扬,让落后者反躬自省、奋起追赶。”开远市政府办主任李春芳介绍,2019年,开远市在州内率先制定出台了工作成效“红黑榜”实施方案。截至今年1月,“红黑榜”已公示15期,公开红榜408个、黑榜291个。
“七彩云菊”展示 记者 罗宏伟 摄
同年,开远市制定“下乡式交流”回炉历练、“进城式交流”关爱激励、“对调式交流”轮岗墩苗“三式互动”干部岗位交流暂行办法,进一步培养锻炼干部。乡镇干部张劲松连续多年考核为优秀,被评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市先进工作者”,于2020年1月被正向交流到开远市发改局学习,2021年1月又被选派到开远市委办跟班学习,2021年6月被提拔为开远市政府大数据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
张劲松仅是开远市通过干部正向激励制度成长起来的典型代表。近年来,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党员干部进一步牢记初心使命,树牢“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为深入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全面落实“三个工作法”,该市又开展了“三查三访三评三提升”作风教育整顿等。
十年来,开远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党建为引领,广大党员、干部主动谋、主动干,为建设美丽开远展示出蓬勃朝气。
幸福指数巨变 小康生活惠及百姓
十年之变,数字为证。开远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9936元、7607元增至2021年的42786元、20362元;脱贫攻坚之初贫困率为21.6%,到2019年年底,不仅消除了贫困,而且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是党和政府让我们高寒山区的群众过上了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小康生活。”开远市碑格乡架吉村委会左美果村民小组村民杨文明说。十年前,碑格乡还是红河州58个贫困乡之一,也是开远市唯一的贫困乡。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初,开远市把脱贫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精准部署,并向全市发出动员令: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指标,以碑格乡为主战场,全面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大力实施“五个一批”和“六个精准”工程,并与7个乡镇(街道)一起,立下“军令状”、明确“时间表”、制定“作战图”。一场全民皆力、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战自此擂响战鼓、吹响号角。
产业培植起来了、老旧房屋改造了、入村道路硬化了、搬迁房建好了……开远市委、市政府挂帅,数千名扶贫干部驻村帮扶,村干部与村民齐心协力清除制约因素、啃掉“硬骨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考中,开远市5845户24931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现全民奔小康的世纪之梦。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开远市按照“四个不摘”要求,持续深化“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防止返贫,该市依托首批国家“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在全州率先开发出乡村振兴大数据平台,解决群众“七愁七盼”问题,以数字赋能乡村振兴。
这十年,开远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以前所未有的精神风貌、空前高涨的创业激情、务实苦干的工作作风,努力提升“幸福开远人”的幸福指数。面对铺展开来的“十四五”蓝图、催人奋进的历史新起点,开远市将继续以人民为中心,全力融入滇南中心城市建设,建成云南省综合能源服务基地、绿色循环经济示范区、新型工业生态宜居城市,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责任编辑:佚名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