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评论 视频 专题 文化 直播 图库 看红河 经开区 红河消防

擘画红河美丽生态画卷

——红河州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作者:陈永来 来源: 红河网 时间:2021-09-27 03:10:25

天空蓝,大地绿,河水清。金秋的红河,如画一般清秀,令人心旷神怡。曾经的灰城、臭城,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区……正不断被改写,重新焕发生机。

近年来,我州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保护优先、发展优化、治污有效,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聚焦生态治理 共画蓝天绿地

一场秋雨后,开远市天蓝如洗,处处透着清新。“曾经灰蒙蒙的城区现在变得天蓝水碧、绿树成荫。我也常在朋友圈晒‘开远蓝’。”市民梁兴福由衷地感慨。

作为老工业城市,我州蒙个开曾经的大气污染直接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和水平。“蓝天也是幸福”。近年来,州委州政府全面打响了以滇南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大气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综合治理,推进细微颗粒物与臭氧协同治理等措施,全力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截至目前,已累计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91台,整治“散乱污”企业203家。2020年,个旧、开远、蒙自3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分别达 97.8%、99.4%、97.5%。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在我州抬眼可见。

秋日的个旧市阳山生态公园,青山秀美,林茂花红,曾经的废弃矿山已“美丽蝶变”,呈现勃勃生机。行走在步道上,市民严俊用手机定格一个个美好瞬间,他感慨地说:“处处是绿,满眼是景,幸福感满满。”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州第八次党代会以来,我州强化推进固体废物及重金属污染防治,严厉打击固体废物环境污染违法行为,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持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关停淘汰粗铅冶炼鼓风炉68座等。到2020年,全州森林覆盖率达57.8%,拥有15个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6%,拓展了城市绿色生态空间,提升了城市品质。全国“天然氧吧城市”“中国十佳绿色城市”……一块块金字招牌、一张张绿色名片先后落户红河大地,红河人民充分享受到了环境治理带来的“绿色福利”。

聚焦生态修复 共描河湖美景

沿弥勒市甸溪河湿地公园逆流而上,河水碧波荡漾,两岸花草丛生,相映成趣,昔日的臭水沟经过生态修复已“脱胎换骨”,成为美不胜收的网红打卡地。

“环境治理得越来越美,也让百姓生活变得越来越好!”看着与过去“脏乱差”形成鲜明对比的美丽风光,市民杨惠菊由衷赞叹。

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我州坚持推进河(湖)长制,以“三海三湖五河若干溪”水生态保护修复治理为重点,开展不良水体整治,13个断面达标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源达到或优于Ⅲ类的饮用水水源比例100%。

与此同时,我州立足州情实际,不断健全法治保障体系,坚持“保护优先、生态优先”,多次修订了异龙湖保护管理条例等多项条例,依法推进生态保护,全面抓好异龙湖保护治理,促进水质持续改善,异龙湖水质达到Ⅴ类水标准。

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石屏异龙湖上,烟波浩渺如仙境,鱼儿清晰可见,水鸟嬉戏飞翔,市民尽情锻炼,一幅幅山水相依、人水和谐的美景不断演绎。

聚焦生态保护 共绘“金山银山”

眼下,层层叠叠的哈尼梯田稻浪翻滚,犹如绿屏,错落有致的古朴村寨点缀其中,如诗如画,美得纯粹。

为守护好这片老祖宗留下的绿水青山,我州采取划定耕地保护红线、修改完善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条例、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完善收益反哺机制、推进梯田复耕工作等一系列保护措施。“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得益于对哈尼梯田的大力保护,哈尼梯田也释放着强大的“绿色动能”,全方位回馈人们,村民的梯田生“金”梦正逐步实现。

在红河县宝华镇龙玛村,撒马坝万亩梯田云海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在村里经营农家客栈,我们家每年有12万元左右的收入。”村民李威高兴地说。

与此同时,我州大力推广“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提高农民收入,让更多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回归本土,形成了自觉保护、合力保护的内生动力。

走进元阳县新街镇大鱼塘村,梯田金黄,稻谷飘香,鱼儿不时跃出水面。“我们进行‘稻鱼鸭’综合种养,每亩田年产值在1万元左右。”村民李正福说。据了解,元阳县现已推广“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近20万亩,受益农户5万多户。

像李威、李正福一样,依靠哈尼梯田这一宝贵财富回乡创业的村民越来越多,吃上“生态饭”,端好“金饭碗”,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绿”水“金”山带笑颜。在这片耕种了上千年的土地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走出了一条生态美、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绿水青山是这里的亮丽名片,“金山银山”在这里成功演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州绿色发展思路更加清晰,步履更加坚定,守护绿水青山,共建美丽红河,一幅天蓝、地绿、水净的生态文明画卷正徐徐铺展。


(责任编辑:卢晔 审核:卢秀丽)
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