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评论 视频 专题 文化 直播 图库 看红河 经开区 红河消防

红河供电局:

精准扶贫“点叶成金”

作者:满长杰 陆永忠 祁彦君 来源: 中国红河网 时间:2020-06-06 01:17:50

31.jpg

村民正在采茶

阳光下,何志强站在新房前,笑着招呼记者。

走进何志强家,只见家具摆放整齐,地板干净明亮,洁白的墙面上,贴着数十张奖状。这些都是何志强的子女成绩优异的证明。

2018年前的何志强,还没有一间像样的房子。作为一个13岁就失去父母的孤儿,他搬过5次家,住过用几根木棍支起来的茅草屋。他打过工,在工地上搬过砖。一年到头却一分钱没剩。他爱喝酒,几乎每天都醉着,“他只有去喝酒的路上是清醒的”,村民们这样评价说。

那么,他又是靠什么盖起了新房子的呢?

村里来了红河供电局的扶贫队

何志强是绿春县牛孔镇牛巩村人,2014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当时,对于如何干、干什么,他一直是迷茫的。

红河供电局作为牛巩村挂联帮扶单位,派驻驻村原第一书记李鲁嘎和工作队员一起来到牛巩村,就被大山上遍布的茶树吸引住了。这不就是人们常说的古茶树吗?如何干、干什么,他们心里有了主意。

牛巩村紧邻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森林广布,海拔较高,云雾缭绕,适合茶叶种植。李鲁嘎了解到,至少在50年前,牛巩村就已经开始种植茶叶了,山上3000多亩茶树就是那时种下的。

去年,扶贫队员还在大山上发现了一片茂密、繁盛的野生茶树林。

牛巩茶一芽两叶,形如凤羽,汤色清亮,口感醇爽,其品质自然上等。可把新上任的驻村第一书记李欧格兴奋坏了,马上把茶叶送到北京的茶叶检测机构。“第三方检测结果出来后,可把我们高兴坏了,结果是完全符合市场上优质生态茶的标准。”李欧格说。

茶叶,这一珍贵的自然资源,显然具有可资发展的巨大潜力。

2017年年初,由牛孔镇党委、政府牵头,在红河供电局的大力支持下,注册40万元成立了绿春县牛巩茶叶专业合作社,制定了合作社章程,投入资金建成432平方米茶叶加工基地和500平方米茶叶晾晒场,一个功能齐备的茶叶加工基地在大山深处诞生。

据介绍,为优化配置茶叶生产设备,红河供电局投资购置了滚筒炒青机1台、电动揉捻机4台、电动烘干机2台、打散机1台及其他茶叶生产辅助设备,邀请专家帮助村民提升茶叶加工技术,合作社产能达到了日加工鲜茶1500公斤。

当时的大部分村民并不看好牛巩村成立的茶叶专业合作社,依然满足于自家小作坊的加工。曾在茶厂打过工的何志强,却主动申请加入牛巩茶叶专业合作社。来自普洱的茶叶专家悉心指导、何志强积极主动请教,种茶、采茶、制茶全套技术烂熟于心,此时的何志强可谓“脱胎换骨”。所采鲜叶价格由原来的0.6元/公斤提高到1.5元/公斤,仅茶叶一项,何志强全年收入达到了13000元。2018年,昔日的茅草屋变成了钢筋水泥房。更可喜的是,何志强被群众推举为牛巩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叶加工厂厂长。

2019年,牛巩茶叶专业合作社已覆盖辖区所有茶农,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86户,招聘茶叶加工工人16人。

数年逐梦,终能“点叶成金”

清明雨后,牛巩村茶园基地里,采茶工人们斜挎着竹篓,穿行于一行行翠绿之间,采摘着开春以来的第一片嫩芽。

在以前的牛巩村,采茶、制茶均是粗放式的。“过去用机器像割草一样采摘茶叶,老叶嫩芽一并收了。之后随便铺在地上晒干。”何志强说。采茶缺乏精细,制茶工艺粗放,茶叶品质当然差,这样的茶叶不可能卖出好价钱。

如今,牛巩茶叶专业合作社制定了严格的采摘标准,茶农们采摘的新茶,无需加工,便能以1.5元/公斤的价格交给合作社。“今年我交了250公斤春茶,有了1500元的收入。”村民高成中开心地说。高成中老两口采摘茶叶之余,还能照顾家里,让儿子、儿媳安心在外务工,日子越过越好,去年他们家搬出危房住进了新房。

牛巩茶叶专业合作社成了村民致富的依靠,除了交茶叶时给付的一笔钱外,合作社收益的20%对茶农进行二次奖补,60%按交茶叶量分红,20%留作村集体发展之用。合作社还设立了“质量奖”:上交1公斤鲜茶叶,奖1.5元,上交50公斤鲜茶叶,奖一袋40公斤有机肥,交得越多奖得越多。

2019年,茶叶加工厂得以升级改造,新增了一条全自动生产线,现在可以生产绿茶、红茶,日加工鲜叶量从750公斤提升到1500公斤。2019年,牛巩茶叶专业合作社出品的“云尚春绿”系列茶品牌销售额达112.304万元,茶农直接受益25.71万元。目前,累计销售250万余元。牛巩村贫困发生率从2018年的51.9%降至目前的0.92%,2019年整村脱贫出列。

令记者感到暖心的是,他们注册的“云尚春绿”系列品牌别具匠心。“同心”“携手”“心悦”系列品牌,每一款都含有深意,同心扶贫,携手奋进,必将达到群众“心悦”的目的。运用“互联网+扶贫”,通过国资委央企扶贫电商平台、云电优选实体店(昆明)、微店、团购等销售方式,“云尚春绿”系列品牌产品供不应求,成了红河供电局精准扶贫的典范之作,创造性开启了“贫困户+合作社+乡村党政+供电局+茶企”的牛巩模式。

(责任编辑:马超 审核:卢秀丽)
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