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评论 视频 专题 文化 直播 图库 看红河 经开区 红河消防

贫困再见!小康你好!

——写在我州最后一个贫困县脱贫摘帽之际

作者:杨会国 来源: 采访 时间:2020-11-15 22:36:44

湾塘乡沿河安置点.jpg

屏边县湾塘乡新貌 杨会国 摄

11月14日,云南省正式公告,屏边县已达到贫困县退出标准,符合贫困县退出条件,现批准退出贫困县!至此,我州7个贫困县已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贫困群众告别绝对贫困。这也昭示着,曾是云南省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的红河州,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变化看得见幸福摸得着

  巍巍大围山,潺潺牧羊河。深秋时节行走在苗岭大地,一处处易地扶贫搬迁点鳞次栉比,一片片特色产业园生机盎然,一个个扶贫车间蒸蒸日上,贫困群众搬下山、住进楼,就了业、脱了贫,屏边县在脱贫攻坚的浩荡征程中书写出催人奋进的减贫实践。

采摘甜美多汁的“妃子笑”荔枝


  “屏边县是全国、全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2011年被列入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脱贫攻坚任务极其艰巨。”屏边县扶贫办主任李海国介绍说,屏边县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凝聚力量全力攻坚,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75918人到目前清零,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55.68%降至零。

  数字变化的背后,是红河百姓小康生活愿景变为美好现实。

  红河县洛恩乡草果村的李呼者,终于告别了四处漏雨的破瓦房,没花一分钱就搬进了迤萨镇西湖小区。“孩子上了学,我们两口子就在家门口打工,收入也不错。现在已经习惯了城里人的生活,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从农民变市民的李呼者把大山和贫困远远甩在背后,开始融入新的生活。

  岂止是李呼者。在红河大地星罗棋布的安置点,一张张笑脸透露出幸福生活的甜蜜。从深山老林、峡谷深涧搬进安置区,从茅草房搬进新楼房,映射出全州75806名贫困群众从“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贫瘠之地到“一步住上新房子、快步过上好日子”的蝶变历程。

  州扶贫办主任龙刚说,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后,红河州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全局工作聚焦脱贫攻坚、重点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目标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方法聚焦“户户清”,投入各级各类扶贫资金555.79亿元,全州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实现了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脱贫凝聚着共产党人的初心

  “‘坚忍不拔、善作善成’的石屏精神、‘石头缝里刨穷根’的西北勒精神、‘天人合一、自强不息’的哈尼梯田精神,贯穿了整个脱贫攻坚全过程,不断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激励着全州上下砥砺前行。”龙刚说。

王光明正在学习 杨会国 

  从无所事事的“酒蒙子”、远近闻名的“懒汉”到现在的共产党员、村民小组长,从破败不堪的茅草屋到如今的崭新楼房,河口县南溪镇大南溪村夹层小组的贫困户王光明懒汉变好汉,演绎了一段人生励志故事,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传奇人物。走进王光明的新家,记者看到,宽敞的客厅整洁明亮一尘不染,沙发、电视机、饮水机等一应俱全。墙上张贴着习近平总书记看望民族群众的巨幅照片,整个家充满了幸福和温馨。

  “以前躺着吃低保、等人送小康浑浑噩噩的日子想想就丢人,现在这样很充实。我会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更要加倍努力和乡亲们一起奔小康。”对于现在的光明人生,王光明笑得合不拢嘴。

  龙刚介绍说,红河州脱贫攻坚工作亮点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把最优秀的干部组织起来,从2015年以来,累计10366名驻村干部奋战在脱贫攻坚的最前沿,与贫困群众并肩战斗,用脚步丈量民情民意,用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担当。

吴志宏(左)生前核查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

  吴志宏,红河州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驻红河县三村乡扶贫干部,2019年10月17日16时50分许,他在红河县三村乡补干村委会南哈上寨主持召开“动态管理公平评议会”时突发疾病,倒在了他夙兴夜寐、一心为之谋幸福的乡亲们面前。虽经多方全力抢救,他还是不幸去世,并捐献器官让3名器官衰竭者重获新生,留下了生命厚礼。

  “这是一个迷人的地方,她的名字叫湾塘。人字桥头荔枝满坡,南溪河畔芒果飘香……”在屏边县湾塘乡,《湾塘恋歌》广为传唱。这首歌是湾塘乡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饶培辉创作的。今年58岁的饶培辉是屏边县最年长的驻村扶贫干部,从舒适的城市来到偏远的苗乡,普通人眼中的“苦差事”在饶培辉看来却有着非凡的意义。

  正是有了很多像吴志宏、饶培辉这样一心为民的好干部,才有了红河州贫困群众的好日子。

  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1998年,刀正华一家在屋前合影 李有华摄

2020年5月20日,刀正华一家在新居前合影 胡彦辉 摄

  刀正华的第一张全家福,是他们家1998年从大山里搬到金平县南科新寨(现龙凤村)后不久拍摄的。照片里,他的母亲和妻子抱着两个女儿,来串门的妻妹站在中间,26岁的他穿着向别人临时借来的衣服站在妻子身旁。一家人身后,是当时刚建好的家——不足15平方米、围了石棉瓦的木棚。

  刀正华最新的一张全家福,拍摄于今年5月20日。时隔22年,当初在妈妈怀里抱着的小女儿,已长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另一个女儿如今已到昆明工作。身后的住房变化也很显著——二层小楼,屋内电视、音箱、电冰箱一应俱全,院子里还停着一辆新买的摩托车。

  “这些年,我们的生活变化太大了。”作为直过民族的一员,刀正华经历了从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到定耕定居的现代生活,村寨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贫困地区从穷窝穷业到安居乐业,从愁吃愁穿到全面小康,整体面貌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变:布朗族、拉祜族等直过民族整族脱贫,实现“一步跨千年、跑步奔小康”,各族群众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新生活,住有所居、学有所上、病有所医、医有所保。基础设施发生历史巨变,所有行政村100%通4G网络、通宽带网络,所有行政村100%通硬化路。高速公路跨过红河南岸,结束了红河南部县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

  下一步,我州还将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责任编辑:卢晔 审核:卢秀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