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评论 视频 专题 文化 直播 图库 看红河 经开区 红河消防

立规定约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王家庄样板”

作者: 来源: 云南法制报 时间:2020-08-05 18:19:46

     1.jpg   

        大理州祥云县刘厂镇王家庄社区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云南省第一任省委书记王德三烈士,马克思主义播火先驱王复生烈士的故乡。这个有着1431户5500人的农村社区,已连续18年无一起群体上访事件、无一起刑事案件、无一名干部违纪违法。

  “村规民约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缩影,是‘六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新路径,潜移默化地浸润滋养着这片红色土地上的居民,与英烈不朽的革命精神交织,孕育出王家庄社区全新的精神风貌。” 王家庄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王汝学说。

  “自治”有力激发内生动力

  “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近年来,王家庄社区准确把握基层治理新情况、新问题,充分发挥自治、共治、德治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深化村规民约治理模式,逐步走出一条新时代农村治理新途径。

  “我们村一直都有村规民约,但旧的村规民约已经不符合新时代农村发展实际,新修订村规民约,就是要通过移风易俗来解决社会治理中存在的‘堵点、盲点、痛点、难点’问题,但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不是我们村干部说了算,而是要全村人说了算。”王汝学认为制定村规民约应始终坚持村民自治原则。

  社区干部组成调研组,入户走访、收集民意,经过500多名村民的集思广益,收集到的主要问题有乱围乱建、垃圾乱堆乱倒、损坏公共设施、厚葬薄养、道德滑坡等。“不仅要突出问题解决,还要把我们社区优秀的红色文化等吸收进来。”王汝学说。

  初稿形成后,党总支又召开30多场次党员会、户长会、群众会,反复征求意见、修改、锤炼,历时4个月。2019年4月16日,王家庄社区党员、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表决通过共有九章二十四条的村规民约,包含政治文明、生态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和治安维护、建房风格和农田保护、家风传承、公益事业、移风易俗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言简意赅地提出了社会治理中热难点问题的解决途径。“现在的村规民约都是我们村民自己想说的话,非常接地气、顺民心。”村民陈礼中说。

  新的村规民约形成后,社区党总支把它印在纸上、写在墙上,让它融进了村民心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纸村规民约成为乡村治理“硬办法”,让村民生活、村干部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村党总支委员朱继娟说,开展殡葬改革初期,社区干部为了推动工作,反反复复入户宣传,“磨破了嘴皮,踏破了双脚”,但还是有部分村民不接受、不理解。“现在好了,村民过世后,家人会主动报告村民小组组长,并由组长帮助到火葬场火化和申请补助奖励。因为村规民约规定遗体必须火化,禁止棺木进入坟地,否则村组干部不予帮助办理丧事,村民委员会暂缓办理相关手续,直到按规定整改完毕。”设置惩罚机制让村规民约有了落地见效的保障。

  乡村治理的关键,在于能不能解决村民关心的热难点问题。合情合理的处罚措施让村规民约成了解决问题的“治村法典”。

  “共治”协同促进全面发展

2.jpg

  村规民约实施以来,王家庄社区的改变有目共睹。

  走进王家庄社区,一眼望去山清水秀、路面整洁,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花草参差点缀。“家家户户都遵守‘门前三包’规定,屋里屋外整整齐齐、干干净净。”保洁员朱后选说,他的工作越来越轻松,村里乱堆乱放的情况明显少了。“孝敬老人、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的多了。”社区妇女主任何娟说。6月12日,社区干部还给村里一位百岁高寿的五保户老人过生日,乡邻也经常到他家看望帮忙。大家发现遵守村规民约之后整个村的环境、村民的精神面貌都有了改变。

  “我认为变化最明显的就是客事从简。”老党员王顺成说,“生活好了以后,互相攀比、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也多起来,升学、参军、过寿等大事小事都要请客,人情债不堪重负。现在村规民约对客事办理的种类、规模作出严格规定,还需向理事会提出申请,监事会全程监督。”

  为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减轻客主压力和群众负担。王家庄提倡精简客事活动,破除陈规旧俗,反对铺张浪费,净化村风民风。村规民约规定,生子、升学、参军、生日、过寿、立碑等不准请客。婚丧嫁娶请客不超过30桌,桌餐标准主菜不超过12个,金额不超过300元。自新的村规民约执行至今,全村共简办农村婚丧客事150场次,节约办客资金约300多万元,控制不该办的客事80余场,切实减轻了群众的“人情”负担,全村积极向上的文明乡风,成为大理州客事简办的典范。

  作为云南省省级文明村,王家庄强化组织建设,发挥核心领导作用,以支部为区划按网格化管理,党员引领带动将红色文化基因引入社会治理,促进社会治理水平提升。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为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全村群众积极参与疫情防控。返乡人员摸排、居家隔离、村庄消毒、串村宣传、发放出门卡等每个防控岗位都有人积极报名参加。村民朱永云说:“自从社区党总支号召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以来,我就一直在卡点值守,甚至过年都没有和家人团聚,一直坚守了1个多月。我们村的党员朱继全常年在昆明打工,很少有机会参加党支部活动。此次回家过年的他主动请缨,连续20多天奋战在疫情防控岗位。” 朱永云说。64岁的老党员朱永仕一直和其他工作人员战斗在防控前线,只为履行一名党员应尽的义务。疫情期间缺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资,村民们就积极通过各自渠道为社区疫情防控人员筹集防疫物资。

  据了解,王家庄社区以党支部为堡垒、党员为抓手,总支抓小组支部,支部每名党员挂包小组内几家农户,每名党员要做好宣传员、播种机、先锋模范带头人,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综合作用,哪户出现问题就找挂包责任党员。“比如村庄绿化工程中,由全村党员带头栽树,再把树编号由党员认养包活,浇水、除草都由他来完成。我们实行门前‘四包’,党员还要做监督员,对落实不到位的村民进行监督、引导和帮助,形成村级文明新风尚。”王汝学说。

  王家庄社区坚持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逐步实现村庄“绿化、亮化、美化”。在完善基础服务设施的同时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实施农村环境卫生连片整治项目,推进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建成卫生示范村,大幅提升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质量。如今的王家庄社区已真正成为“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乡村。

  “德治”有效弘扬社会正气

3.jpg

  乡风正,则民风淳。为了在全村营造崇德向善、诚信有礼、团结和睦的文明环境,村党总支指导村委会和各村民小组将喜事新办、厚养薄葬、文明祭祀、厉行节约、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等移风易俗要求写入村规民约,让村民参与监督共同遵守。

  先后在全村开展“道德讲堂”“家风宣讲”和以“讲政策、讲感恩、讲技术”为主题的“志智”双扶教育培训活动13场次。创建文明卫生先进农户1250户,创建“平安家庭”500户。村规民约执行至今,在文明创建工作中共涌现出文明创建示范户20户,在社区大会上受到了表彰。

  村民王菊芬是镇村孝老爱亲代表,她的公公、姐姐相继过世,丈夫外出打工多年未归,2个女儿均在外地成家立业。10多年来,农田活计、洗衣做饭,王菊芬将家庭重担一肩挑,对待90多岁的婆婆尽心尽孝,帮婆婆清理大小便、揉肩捶背、洗澡擦身,面对婆婆,她永远是一张笑脸。王菊芬与村民邻里和睦相处,不管谁家的大小事情,她都会主动帮忙,成为村里争相学习的“好儿女”“好媳妇”,被镇村评选为“孝老爱亲”榜样。

  文明乡风吹进千家万户,也吹暖了百姓的“心田”,为王家庄社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注入源头活水。王家庄社区着力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深化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社区“两委”根据农户自评、群众互评、评审定星、张榜公布、授星挂牌程序高标准评出7星以上农户360户(其中10星有47户)。社区定期对十星级文明户开展动态管理,对积极追赶的农户开展挂牌,对个别指标下降的挂牌农户进行摘星、达不到7星标准的农户进行摘牌处理。

以乡风促民风,王家庄社区积极向上的乡风形成村民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门前“四包”、人居环境、“两业”发展都要比一比。社区95户329人在2019年全部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

  穿行在王家庄社区,色彩艳丽、生动有趣的“红色文化墙”灿烂夺目。“红色文化墙”以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图画形式将烈士故事、社会美德、文明礼仪等多项内容在墙壁上图文并茂地表现出来,既美化了村庄环境,又营造了红色乡村文化氛围。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王家庄社区那面熠熠生辉的荣誉墙: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中国红色旅游荣誉榜、优秀红色旅游乡村、大理州红色传承教育基地、全州先进基层党组织、大理州文明村镇、2019年度省级美丽村庄、2018年度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祥云县2018年先进平安村、2018年度关心支持弘扬延安精神工作先进单位、大理州生态文明示范村、云南省文明村、云南省卫生村和省级美丽村庄。

  本报记者 周惠琼

(责任编辑:刘雯霁 审核:卢秀丽)
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