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
遇见西庄,恍若时空交错,光景犹如百年之前,却又不似百年之前。
不信,你看那泸江河水,汩汩流淌,泸江两岸,杨柳婷婷。看那依依杨柳,经冬历夏,沐雨栉风,目送岸上车来人往,见证西庄变化沧桑。它们不语,亦不移,却在四季轮回里悄悄地把西庄装扮:它们在冬春时节的岚雾里,重现了旧时“泸江烟柳”的曼妙景象;又在夏秋的烟雨中,把西庄坝子演绎成高原上的江南水乡。择一闲暇时,至河边散散步、吹吹风、看看柳,好不惬意怡然。
谈起泸江河,河上的古桥就不得不谈。西庄泸江河上古桥不胜枚举,却各有千秋。若从高空俯视下去,如见项链一串散落人间,一座座的古桥似一粒粒珠子由泸江河水串联在一起。且不说那身姿婀娜的见龙桥,也不谈那名载史册的乡会桥,单说双龙桥,所见者就无不称奇赞叹。双龙桥长达148米,桥身十七个孔洞“雁齿蝉联”,桥面的青石板古朴滑润,桥上现存两座阁楼,气势恢宏,檐角交错,层檐重叠,正所谓“楼中有楼,檐外有檐”,整座古桥远看犹如一艘楼船,近观似“长虹卧波”。天南地北慕名而来的游客踏着当年桥上往来商旅的足迹,享受着风景和时光。如此壮美的景色,诗友张维维也不禁为之赋诗一首:
双龙踪迹接天遥,一水桃花映古桥。
碧草忽知骚客至,清风未道旧波摇。
胜游独立愁应绝,逸兴飘浮气不骄。
我自春城传羡意,但听故事亦魂消。
遇见西庄,恍若时空交错,光景恰如百年之前,却又不似百年之前。
不信,你看那历经百年的米轨火车正从历史的站台缓缓驶来,古桥、古民居等景观,让游客加深对建水的印象。听着小火车哐当哐当的车轮声,看着乡会桥火车站斑驳的老墙,抚摸着一百多岁的法国梧桐……乘坐小火车游赏西庄,体验一把“从前慢”,一定会成为美好的回忆。
如果季节适合,你定能看到西庄天蓝云白,四面山青如黛,泸江河两岸的杨柳发满新芽,清清的河水围绕在铁路旁缓缓流过。此时最美的还要数铁路两旁望不到边的稻田与荷田。一块块稻田远远望去犹如一块块碧绿的毯子,近看却满是抽蕙的绿茬,一片盎然生机,给人以向上的力量。雨过天晴,小火车上还不时能闻到阵阵稻花香,这清新而又安稳的气息令人沉醉。若是入了秋,稻田则变成一片金黄,金色的稻浪随风起伏,丰收的喜悦呼之欲出。盛夏里的荷田也是极美的,绿油油一片,仿佛千万把绿色小阳伞高低错落,荷花仙子点缀其中,粉的、白的掩于伞下含苞待放,微风拂过,小伞摇动,方能一睹芳容。
遇见西庄,恍若时空交错,光景恰如百年之前,却又不似百年之前。
不信,你去新房村走一走,这里是百年古村,环境秀美,村居祥和,古建筑与新农村和谐相称,田园风光与农院老宅相得益彰,简直就是古典与现代完美融合的优秀范本。一座座古老的民居院落,散发出庄重古朴的气质;一条条新铺的石板路宽阔整洁,把村子的院落与田园串联起来,村口便是“十里荷田”,荷田周边有小桥、长廊、小亭。曾有人撰联赞到:“揽胜有可观,看门外稻亩荷塘数株堤柳;陶情无别好,喜庭中风琴雅管几卷吟篇。”
如果还不尽兴,你还可以去团山古村逛一逛。团山古村是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至今还保留有寨墙和四座寨门、十九座大型民居和三寺一庙等古建筑,有专家称:“其形制规整,布局灵活,空间景观丰富,内雅外秀,建筑精美,工艺精湛,代表了滇南民居建筑发展的最高水平,是考察中国近代地方民营工商业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作为一个普通游客,团山村民居“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建筑形式定会让你印象深刻。团山的街巷也很有特点,两边红砂石中间青石板的路面百年未变,青石板在历史的洗礼下光滑锃亮,若是雨天走过,定会让你想起那位撑着油纸伞的、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我一直以为,假如建水古城是一位学富五车、风度翩翩的温文绅士的话,那西庄则一定是一位端庄秀丽、贤淑儒雅的闺中靓女。每一个遇见西庄的人,只须一眼,便会深深爱上她。难怪诗人武德忠曾写诗说:“我要到西庄去,其他地方我都不想去……让泸江河的烟柳在清风里轻轻抚动,我的思绪,我还要静静地倾听双龙桥的石孔,怎样流淌逝去的岁月”“到老了,去西庄买一块地慢慢老去……这是我巡视千百遍的决定”。我不是诗人,写不出那般优美的诗句,但爱上西庄,却是注定的。
责任编辑:佚名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