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明
围棋古时称“弈”,是一种使用矩形格状棋盘及黑白两色圆形棋子进行两人对决的棋类策略型游戏。对弈时双方交替行棋,落子后不能移动和悔棋,以数目多者为胜。传说围棋为帝尧所作,距今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隋唐时经朝鲜传入日本,流传到欧美各国。
围棋之道,强调的是“天人合一,与谐共存”,体现的是战略思维与策略行动的融合。超凡脱俗的黑白两色棋子,一阴一阳,有气而生,无气则亡,演绎着生生不息的万物和变化不止的宇宙,有机融合了儒家的仁德之“道”,道家的自然之“道”和中国文化的和谐之“道”,千百年来,影响并塑造了华夏儿女的人格与精神。
围棋之道,看似对弈,究其本质,却是均衡,而非对抗。棋子对弈时,处处体现着局部与全局,进攻与防守,先与后,实与虚,厚与薄,取与舍,有与无的对立统一。棋手若是缺乏战略思维和全局意识,不懂辩证法,抓不住主要矛盾,眼光与思维只局限于某一处的得失,或一味进攻而不知退让,或不知舍弃局部去放眼全局,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发现不了更有价值的着手点,结果很可能是满盘皆输。如两军交战,一方一味围追堵截,不知在薄弱环节和薄弱区域均衡布局,开疆拓土,最终难逃失败的命运。
清末民初经史学家陈澹然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城。”意思是说,若不能从长远考虑问题,谋划未来,一时的聪明也是短视的,微不足道的;若不能从全局角度考虑问题,是无法治理好一方水土的。
围棋之道的均衡,是通过棋手具体的策略行动来实现的。对弈时,倘若棋手争强好胜,行棋过于强势,难免顾此失彼,功败垂成;若是棋手一味退让,行棋过于和缓,不善取舍,则往往错失良机。由此看来,如何处理好得失,把握好棋局中的均衡关系,对棋手而言,至关重要。正所谓“行一棋不足以见智”,需“有所为有所不为”,着棋时宜攻则攻,该守则守,胆大心细,懂得取舍,用一颗平常心看待胜负,便是围棋取胜的秘诀。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人生如棋。如果没有战略思维和全局观念,如果不懂得生命的真谛,如果缺乏格局与情怀,熙熙攘攘只为名利,鼠目寸光,锱铢必较,却想成就一番大事业,无疑是“天方夜谭”。面对错综复杂无常的世事,凡成就大事者,非常明了自己的梦想与情怀,立足于“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深谙“事缓则圆,人缓则安,语迟则贵”的道理,善于“知进退,明得失,懂取舍”,善于把握时局的脉搏与成功的机会,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则止,既不自负激进,盲目冒险,又不自矜功伐,贻误良机,务实求真做事,脚踏实地做人,顺势而为,平等对待和尊重身边的每个人,协调平衡好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为自己干事创业创造一个“和谐共生”的人文环境。
人生如棋。下棋需走正道,人生需讲道德。无论是青少年时打基础,还是中壮年时奋勇抗争,抑或是大局已定的晚年,都要沉着冷静,居安思危。失势时不灰心丧气,自怨自艾,妄自菲薄,得势时不得意忘形,忘乎所以,妄自尊大,善于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心平气和看淡名利、得失、荣辱,让自己生得坦然,活得怡然,便是一生风和日丽,阳光灿烂。
人生如棋,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棋局的棋手。
责任编辑:佚名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