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评论 视频 专题 文化 直播 图库 看红河 经开区 红河消防

大凹革散记

作者:黄光平 来源: 红河网 时间:2023-05-15 09:21:03

  ◎黄光平

  大凹革是一个村。凹,在滇南山地,是积土积水、藏风纳气的宝地。自古依山傍水的大凹革村,坐落在白马河从北向南奔赴甸溪河的弯弯水路边。

  大凹革村原属弥勒市弥东乡,后并弥阳镇,再后划属新设的太平街道,距离弥勒城区不过十几分钟车程。区划变迁,不变的是大凹革这方幽静的山水田园。大凹革村里的特色餐饮“凹革老家”,藏在山凹有人识,是城里人寻味乡愁、醉享地道农家饭菜的好去处。我曾流连过无数次大凹革,“凹革老家”的山花野菜和高粱酒,在晚霞暮霭中如坐家堂,乡味浓郁,自在怡然。

  正是油菜花、桃花、梨花竞相媲美白马河两岸之时,大凹革村的宁家贵通过朋友找到我,说是约着去大凹革村走走看看。这些年,只要得闲,说走就走多看一些没有看过的事物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件事。宁家贵将我们一行引入大凹革村,但未在村中停歇,而是顺着村东北的山路去往大凹革小坝子尽头的山脚,这里树木葱茏、绿荫蔽日,一座古寺隐现其间,心中顿有抵达幽境的清宁之感。宁家贵说,这是地方史书上有记载的青龙寺,有一块石碑记载青龙寺兴建过程。宁家贵早就听熟悉我的朋友说,我感兴趣的不是寺,而是碑。石碑不仅承载着立碑时代的历史信息、人文风尚,亦是过往时光的镌刻。青龙寺的石碑立于寺院东南角,青石质,长方形,拂去岁月的青苔尘埃,在古树新叶被春风摇落的点点片片、明暗交织的斑驳光影下,仔细分辨识读,“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季春月立”的字迹清晰入目。碑文云:“弥阳之东者村名大凹革者,依山傍水,比庐而居,田园千顷,一望无际,假河流以灌溉,勤堤防以资涸澈,洵水旱无惊也;然而高下悬殊,有非河流所能遍及,斯于美中不足……”“美中不足”方建青龙寺,寺址有龙潭,汩汩成溪流。大凹革先人为了培植风水,以保龙潭长流,泽被大凹革村,纷纷奉银捐谷,兴寺护潭。200多年过去,大凹革村名依旧,村风不古,龙潭泽被田园家园,村貌越变越美。

  在青龙寺龙潭周围的千年黄连木树下,还立着几块大小不一的大理石石碑,好奇心驱使着我一一瞻望。其中一块字迹很是眼熟,凑近一看果真是弥勒老书法家熊文楷先生书丹的“青龙古寺龙潭立碑记”,时在2004年春月,“青龙潭水,源远流长;惠及万民,赐福一方”的碑记让人如沐春风,过目难忘。另一块由署名刘德金的人立于2003年,直书两行字:“仰望万年神树能添寿,俯饮青龙仙水可祛病。”从中可看出大凹革村村民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朴素信奉。青龙寺龙潭从巨石与千年古树相互交织拥抱的根底下涌流而出,流灌高于白马河的一丘丘田地和菜园,那青翠,那金黄,那碧绿,仿如回馈龙潭水泽被之恩的一匹匹绣锦。

  青龙寺碑记中的奉银捐谷者姓氏中,“蔺”姓引起了我的兴趣。我问宁家贵,大凹革村有姓蔺的?他哈哈一笑说,“蔺”就是我们现在这个“宁”的先祖。为一探究竟,我们一行离寺返村,到宁家去寻找答案。

  宁家贵退休前就教于村小学、就职于乡教管会,担任过政协委员,见过的世面比较多,是大凹革村的“活历史”,说起在大凹革繁衍生息的宁氏一族,有理有据滔滔不绝。青龙寺“永垂不朽”石碑上,刻有宁氏先祖“蔺绍孔捐谷伍斗,蔺绍会捐谷叁斗”的字样。“蔺”是大凹革村宁氏一族公认的先祖姓氏的正确书写。“永垂不朽”碑落成大约50年后,宁氏的又一位高祖蔺起出生,距拆毁前已逾200年的大凹革村另起旧居,壮观气派,有正房、厢房、客房、大门门楼,屋檐、窗棂雕梁画栋,青石基座的麒麟、牧童等浮雕栩栩如生,宁氏曾经的辉煌可见一斑。好在悬挂在大门上方的鎏金“进士”匾额得以留存。“进士”匾由“例贡生甯(宁)尚清”立于“光绪戊申年夏六月”。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全国最高学府)读书的称为贡生。“例贡”即按例取得选入国子监读书资格的生员,亦称“乡进士”。这块“进士”匾立于光绪戊申年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而清朝的科举制度已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止。悬挂“进士”匾,意在褒扬甯尚清,假如科举不废,甯尚清的道德才学是考得上进士功名的。甯尚清后人还珍藏着一幅他的肖像,相貌端庄,髯须童颜,残缺的“像赞”,可识“公品望尊隆、珠玉心胸、桂瑞启荀”等字迹。宁(蔺、甯)氏一族虽然没有明确的来路记忆,但在大凹革村繁衍生息的时光,崇德尚义的品质像青龙寺的龙潭水一样从未断流,愈发兴旺。许是为了书写方便,从“蔺”到“宁”,可追溯的是一脉相承的衍变,无可奈何的是岁月苍茫的流变。

  大凹革村的历史和故事远远不是这篇文字可以概述的,充其量是白马河的一朵浪花而已。在灯火璀璨中回到弥勒城,我能感觉到白马河畔的大凹革,星光与灯火交相辉映,河水悠悠潺潺轻拍着宁静的梦乡。

(责任编辑:袁潇楠 审核:卢秀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