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评论 视频 专题 文化 直播 图库 看红河 经开区 红河消防

年里的乡愁

作者:梁正翔 来源: 红河网 时间:2023-01-16 09:22:56

   ◎梁正翔

  在儿时的记忆里,过年总是期盼的。

  每年的腊月二十三“送灶君”之后,父母便放下农活,开始为过年做准备了。土房子的墙、屋角一年都未清扫过,这时已经灰尘缕缕、蛛网密布,要彻底清扫一遍;家里的桌椅板凳、锅盖等也都脏了,要统统拿出来,用泡在木盆中的谷糠擦洗干净;要选一个好日子,请“杀猪匠”把养了一年的大肥猪杀了;要在赶街天到街上采购年货;要做豆腐、舂粑粑、炸酥肉、炒瓜子花生……一直忙到大年三十贴春联后,还得准备丰盛的年夜饭。

  那时候,春节期间父母是最忙碌的,经常要忙到半夜才能睡觉,而真正快乐的是孩子们,所以春节是属于孩子们的节日。

  过年时,我们不仅有机会穿新衣服,而且,一年中也就过年的时候可以放开肚皮大快朵颐。除了有平常见不到的鸡鸭鱼肉,口袋里还经常塞满了自家做的各种零食,偶尔还能掏出一颗小小的糖果。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还有可能得到父母给的一毛两毛的压岁钱,尽管这一毛两毛钱有可能还没在我们的口袋里焐热就被母亲以各种理由和方式收回去了,但有一毛两毛钱在衣服口袋里放上一天的感觉也很美好。

  老家过年有不少习俗,例如:大年三十的年夜饭开吃前要先摆在堂屋的神龛前祭拜祖先,开吃的时候要先吃“长菜”,“长菜”是指和白豆腐煮在一起的不能弄断的青菜、葱苗、蒜苗,青菜豆腐寓意做人清清白白,葱苗寓意自家孩子聪明伶俐,蒜苗是过日子要会长远打算;年夜饭后要把一个早已备好的大木疙瘩放到火塘里烧,这个木疙瘩越大越好,最好能烧3天,木疙瘩越大寓意来年的年猪会更大,木疙瘩能烧3天,寓意来年的日子会一直红红火火;正月初一至初三由家中的男人负责炊事,因为女人辛苦了一年,过年就让她们好好休息享受男人们的厨艺;初一天不亮就得起来,开门放鞭炮迎接新年,挑上水桶拿上香纸揣上鞭炮赶去水井,祭祀龙王放鞭炮后“抢清水”;初一这天,不能去别家串门、不能扫地、不能吃荤只能吃素,我们家一般都是吃糖汤圆,为的是讨个好兆头,希望一家人团团圆圆,生活越过越好;初二天不亮就要由家中主事的男人抱着一只大公鸡到财神庙里请财神,俗称“打牙祭”;初三是新媳妇回娘家的日子,早饭后,新媳妇就会带上婆家人准备好的一块很大的腊肉、饵块以及一些手礼回娘家小住,一般请春客也就从初三开始了。

  对于男孩子来说,过年最大的诱惑是“放炮仗”。尽管那时家里很穷,但父母在置办年货时,鞭炮是必不可少的。父亲在年前会把本就不长的一挂鞭炮分成3份,按初一至初三每天一份给我玩。初一早饭后,村里的大人、小孩便会不约而同聚集到村里一个叫“桥板”的大岔路口,大人们三五成群聊着家常,孩子们则拿着鞭炮四处放。我们把鞭炮插在牛粪堆里放,看谁的鞭炮把牛粪崩得更远;把鞭炮点着了扔进水里,看谁的鞭炮炸起来的水花更高;把鞭炮点着了塞进玻璃瓶里,看谁的鞭炮能把玻璃瓶炸开……有一年,我点着了一个鞭炮扔出去,过了好长时间都没响,跑过去看怎么回事,没想到刚捡起来,鞭炮便在手里炸了,我的两根手指各炸出一个大血泡,过了好长时间才好。此后,就再也不敢把鞭炮拿在手里一个个地放了。

  如今的孩子再也不用等到过年时才有新衣服穿、有肉吃,吃穿对他们已经没有诱惑力了。家里也不再做豆腐、舂粑粑、炸酥肉、炒瓜子花生了,都是直接到集市上、超市里去买,过年时的“年味”也慢慢变淡了。

  漂泊在外近30年,渐渐地自我异化成了一个“都市人”,也逐渐成了故乡的“异客”。然而,故乡的乡土、乡情、乡俗却时刻在我脑海中萦绕。每当觉得好累的时候,那温柔的乡愁便会涌上心头,抚慰着疲倦的心灵。这时,老家成了避风的港湾,父母成了指示的灯塔,于是,年复一年地,带着乡愁回家过年。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唱出了在外游子的共同心愿。回家过年不需要理由,回家过年是无声的召唤,回家过年是千百年来中国人不变的情怀。不管你有多忙,也不管你是否有钱,为了那份对故乡挥之不去的眷恋,回家过年吧。

(责任编辑:袁潇楠 审核:卢秀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