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评论 视频 专题 文化 直播 图库 看红河 经开区 红河消防

金湖水拍文学梦

作者:王家彬 来源: 红河网 时间:2022-09-15 10:37:14

  ◎王家彬

  一个暖暖的春日,我和几位文友座谈关于《个旧文艺》的往事。

  “您是怎么跟《个旧文艺》结缘的?”一个关于金湖水拍文学梦的故事就此展开。

  那是1978年的春天,我有幸成为中国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批大学生。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我们77级大学生的求知理想,不甘寂寞的我,20岁出头的哈尼汉子也提笔写下些文字。记得1978年5月的一个晚自习,我在图书馆看到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在电条光下我如饥似渴整整花了两个小时,精读、反复读了《伤痕》。深夜,关于与文学角色的对话满脑子浮现。过了几天,我也尝试着写了一篇“伤痕”题材的短篇小说《遭遇》,接着用印蓝纸誊抄,正本投到《边疆文艺》,副本寄给复旦大学的卢新华。不久,稿件都有了回音,《边疆文艺》编辑杨白铸回信:“拟采用,待发。”卢新华也回了信,鼓励之意云云。事情都有变数,迟迟不见《边疆文艺》发表出来。1978年暑假的一天,我大胆走进翠湖边上的《边疆文艺》编辑部,找到了杨白铸。他诚恳地说了《遭遇》流产的原因:“伤痕文学已过失了,像一阵风吹过去了……”我沮丧极了。

  功课甚忙,需完成22门课程才能大学毕业,才能保证分配工作,有饭碗。我暂停了创作,只是暂停。后来喜知红河州个旧市有一本公开发表的文学期刊《个旧文艺》,又重新激起了我的文学创作热情。我以哈尼族地区为素材,一气呵成写了一篇散文《遥远的情思》,贴上八分钱邮票投递至《个旧文艺》编辑部。一天,教现代文学史·台湾文学的吴敏老师告诉我:“小王同学,你有一篇作品发表在《个旧文艺》上了。”我一时欣喜万分。

  假期路过个旧,我去《个旧文艺》编辑部拜访了蓝芒、王建业、王敬安3位老师,他们很和蔼,对我说了一些勉励的话……王建业老师还拿了30本《个旧文艺》叫我去卖,我很乐意,因为杂志上有我的作品。后来,杂志卖完了,我去绿春邮电局把卖杂志的30元钱如数汇到了《个旧文艺》编辑部。

  漫步金湖畔,杨柳依依,鸟语花香,清清金湖水,涟漪一波拍一波,我的青春文学梦就在此留根。

  光阴荏苒,大学本科四年,我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被分配回到绿春一中任教。教学空余,我一边教书一边创作,居然在《民族文学》1982年第五期上发表了短篇小说《若莎》。后来,我对文学创作更来劲!

  作为中学教员,因为创作,我成为红河文学圈里的“重点人物”。上世纪八十年代,《个旧文艺》《红河文学》《红河报》《云南日报》《民族工作》《春城晚报》等报刊,经常有我的作品发表,为此,绿春一中的同事范元昌、李优核经常调侃我是“革命作家”。如今,回味起来也算是趣事。

  《个旧文艺》锤炼了我的“写字公公”的基本功,后来的年月里,由于会写文章,我改了行。特别是进入州委机关工作后,因为会写材料,便走上了从政道路,一干就是22年。但是,人有本色,我一直坚持读书写作。从河口县政府调任回来后,我来到州党史地方志办公室工作,相关行政事务少了,我就一边“炒冷饭”(整理旧作)一边“下蛋”(写作),在省、州级报刊发表作品。2017年以前,陆陆续续出版了6部专著:《苦耕哈尼山地文化》《哈尼弄潮女》《母亲河》《贝玛》《中国经典爱情古诗歌花园》《暖熙》。2019年,短篇小说《山里飘来一朵云》荣获冰心儿童文学佳作奖。

  人生是个圆。退休后,似乎回归到了来时出发的路,便自觉地越加执着文学与社科研究。得到哈尼同胞哥布、莫独的携助,加入了云南作家协会。

  金湖水拍文学梦。20多岁时《个旧文艺》点燃了我的文学梦,花甲有四的老朽,当然会不忘初心,当然会继续在荆棘文学路上奔跑。

(责任编辑:袁潇楠 审核:卢秀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回到顶部
显示稿件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