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评论 视频 专题 文化 直播 图库 看红河 经开区 红河消防

故乡月下的蟋蟀声

作者:钱革孟 来源: 红河网 时间:2021-11-23 10:52:14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一眨眼,月到中秋。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是该回去看看留守故乡的父母了。

  趁着周末有点空闲,领着孩子,陪同爱人,回到了生我养我的故乡——普玛(哈尼语为大寨子)。一到家,妻子就马不停蹄地为父母洗衣被,晚上一家老小围在八仙桌旁享受爸妈张罗的一桌好饭。农历八月,家乡的夜晚似乎来得特别快,刷刷筷子洗洗碗,听完妈妈唠叨,故乡的明月就已悄悄爬上树梢。爸妈拖着佝偻的身躯,查看一遍鸡圈鸭圈,一切安然无恙后上床歇息,渐渐打起轻微的鼾声。每每想着80有余的父母不肯与儿女进城生活,固守家园,我心痛不已,很想让操劳一辈子的父母好好歇歇,可即便我怎么磨破嘴皮,也打消不了他们留守老宅的念头。

  蹦跳了一天的儿女在妻子的催促下已上床熟睡,整个村庄静下来了,偶尔有几声狗叫和老鼠在楼上发出的“吱吱”音,淡雅清幽的月光斜透过窗户,轻轻洒落一地的银色在床前,终究是抵挡不了故乡月亮的诱惑,端起茶杯,轻移脚步,悄悄地爬上顶楼。一轮皓月挂在广袤的苍穹上,月色缥缈如烟,氤氲着如梦一般的夜色,淡淡地挥洒着她的温柔,在依稀的点点星光下,蟋蟀声蔓延四野,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月光,密林,山寨,梯田,蟋蟀,故乡就是这样一幅淡淡的水墨画,清清浅浅的线条,勾勒着简简单单的快乐。

  沐浴在这宁静的夜色里,仿佛能让我听见那月光落地的声音,那声音,如纤纤玉指轻抚三弦时溢出的那缕淡淡清香,那清香如行云,如流水,轻轻地飘曳在这深深的夜空中。我喜欢在这样的夜晚,一个人,一杯茶,静静地坐着,凝望月亮孤独地在空寂的夜空行走,在这悠然的故月下,蟋蟀声此起彼伏,高低有序,错落有致,声声源于先天,句句发自心田,段段都是追逐光明的狂欢,曲曲都是对生命的礼赞,想必“哈尼多声部”民歌也许就是从这里演绎而来的吧。在故乡这多情的月亮下,我的思绪超然空灵,无拘无束,白天滚滚红尘的无限喧嚣都遁迹得无影无踪,只剩下如流水一般的月光,静静地泻在瓦片上;人间的一切纷纷扰扰都消失在月色的掩映下,只剩下一种夜的深邃的平和;尘世的一切乱乱糟糟,都淡然于月下,云水从容;世间的一切愁愁怨怨,都释然于月下,心如止水……我不知道,偌大的村庄是否会有人驻足深情地看一眼这皎洁的故乡月亮。

  我的故乡,蟋蟀的叫声和秋收是同步的,在蟋蟀声中,故乡田野的稻谷从河谷一带顺着半山腰直至村庄附近慢慢变黄,被自然的神笔涂抹成金黄一片,村庄开始飘荡酒歌,哈尼古歌与蟋蟀声共同演绎丰收的歌谣。缺少蟋蟀的乡村是寂寞的,只有蟋蟀的叫声才能使人饱尝故乡秋收时节的人间喜气,而这人间喜气在故乡大地上年复一年地上演,成为蟋蟀来到世间的方式。

  月亮下!蟋蟀声!心儿醉!倾听故乡月亮下渐行渐远的蟋蟀声,那些对儿时的记忆也越来越清晰。记忆中的故乡是带着泥土味的,走的路是泥土的,玩的玩具也是用泥土做的,就连住的房子都是用泥土垒成的。记忆中的童年是浸满背上书包上学校和背着竹篓割牛草的画面,每逢周末就要放下书包去割牛草,我怕割草,怕的是草丛里的小青蛇,那时多么希望周末永远不要到来,或是老师多布置一些作业,我就不用去割草了。蟋蟀声里,我不知不觉读完了小学读初中,在那个读完初中进中专中师就有铁饭碗的20世纪末,我却执着地拿着一张红河州民族高中录取通知书,离开父母的呵护,再后来读完高中读大学,走出宁静的山村,走出大山,在山外展开稚嫩的双翅,跌跌撞撞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和遥远的未来……

  今夜,月亮失眠,星星失眠,蟋蟀失眠,我也失眠……故乡其实是有生命的,随着那些熟悉的事、那些熟悉的人逐渐逝去,故乡也在记忆中变老,老得到最后只剩下些记忆。“找点儿空闲,找点儿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早点回家吧,别等那些熟悉的事,那些熟悉的人变得渺无踪影,别等到故乡老得只剩下记忆才回去。


(责任编辑:喻自洲 审核:卢秀丽)
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