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评论 视频 专题 文化 直播 图库 看红河 经开区 红河消防

三代人的教育情结

作者:钱劭良 来源: 红河网 时间:2020-08-10 15:11:12

爷爷说,我爸到上学年纪时,我们村的学校已经倒了好久,要读书就得到邻村去。5公里的山路,偶尔走一遭,都觉得吃力,小学生每天要走一个来回,辛苦可想而知。爷爷心疼儿子,总想着在村子里复办学校。那时爷爷是村里的会计,借着常去乡里办事之便,去找领导商量,恰巧乡上也有复办学校的计划,一拍即合,但缺老师的问题比较棘手,得等新招。但空等不是办法,爷爷觉得“要请和尚,就得先盖好庙”,于是又找村长商量,村长也有意,但苦无良策,便问爷爷怎么解决。爷爷早有思虑,说:“那么大一个村子,一家人一根木头、一捧土就能盖起一间土坯房来。”如爷爷所料,村里人都支持,不过3个月的功夫就盖起了学校。

  可等了几个月,也没有老师来。正当孩子们读书的兴趣慢慢暗淡在荒山野林中,村里及时出现了一个说法(据说出自爷爷),说要来一个外地老师了,孩子们读书的念头又被重新燃烧起来。他们有事没事就守在进村的路口,看见有人来就欣喜地以为是新老师,上前去确认。他们一直问了半年多,可来的人都不是,心里不免失望起来。

  我爸8岁的时候,终于等来了老师。乡上给学校招来了一位公办教师,李老师是中师毕业,是村里第一个专业的老师。我爸回忆说,李老师来的那天,村里敲锣打鼓,好不热闹。

  学校不大,教室不宽,只有30多平方米,中间有一排柱子,依着这个“屏障”,李老师让一、二年级分坐在两边。黑板是爷爷用几块木板拼起来的,涂上黑漆,横放在教室的前方,在中间划一条竖线,一边教一年级,一边教二年级。粉笔不够,李老师就让学生拾些家里烧柴时留下的木炭来书写。

  李老师在我们村子里教了10多年的书,直到生病去世。李老师走后,调不来新老师,我们村子的学校似乎只能停课了。还好有招民办教师的政策,村长便决定在村里招民办教师。我爸那时已经初中毕业,上矿山打工了。爷爷知道招民办教师政策的第二天,就上矿山把我爸揪回来考试。我爸原本不愿意,他觉得自己考不上,因为报考的6个人中,他的学历是最低的,其他几个人都上过一两年的高中。只招一个民办教师,他的胜算基本没有。但“父命难违”,只能硬着头皮上。意外的是,我爸考上了。学校一直空着没人维护,到我爸当上教师时,教室已经很破败了,我爸将它修修补补,也只坚持了3年多。在我6岁的那天夜里,“病入膏肓”的学校终于在一阵低沉的呻吟声中轰然倒塌,我们村的教育事业又不得不中止下来。

  我爸向村长反映一定得重新盖所学校,村长回答“暂时没能力”。我爸不死心,又反映到了乡教育办,他们答应给盖一间砖瓦房做教室,但苦于交通不便,建筑材料无法运到村里。怎么办?村长愁得边抽闷烟,边数落我爸给他招惹麻烦,我爸一抓头发,说:“背也好,驮也好,总之要把学校盖起来!”说完他便挨家挨户去做工作,最后把整个村子的人都动员了出来,有马的拉马驮,没马的用人背。当时搬运建筑材料的情景壮观极了,整条山路上都是人,来来往往、说说笑笑,把原先的羊肠小道都踩成了“阳光大道”。

  把材料都背进来之后,大家又献工献料,用两个多月的时间盖起了村子里第一间砖瓦房。我记得新学期开学那天我爸就让我入学了,他在教室门口挂了一串鞭炮点着火,噼噼啪啪一阵热闹后,我们便正式上课了。

  我们的教室不算宽,墙脚是用石头砌的,墙是泥砖砌的,柱子很粗,横梁上经常有壁虎爬动,屋檐上有鸟儿停歇,它们的欢叫声总是令人走神。每当我爸看见我走神,都会给我飞来几颗写剩的粉笔头。有时我反应快就打不到,有时我反应慢就会被打中头或胸。打中头是最痛的,只听见“噔”的一声,额头上就起了一个包,不仅能让人挤出几滴眼泪,还能嚎出几声呢;打中胸的话就不用在意了,反正隔着衣服,打不疼,顶多像被细小的跳蚤咬了一嘴,痒痒的。不过后来,由于长时间练习的关系,我爸的“枪法”越来越准,专往我的额头瞄准,十拿九稳。

  我爸除了用粉笔头打我之外,也会用细长的教棍打我。他一打我,我就躲到桌子底下去,每当我躲到桌子底下的时候,其他同学就都笑成一团,前仰后合。

  等他们笑得差不多了,我爸就接着上课了,我还是不敢出来,干脆就坐在桌子下面打瞌睡。那时感觉我爸讲课的声音就像一支催眠曲,然后我就真的睡着了。直到同学们都放学回去了,我还在睡着,我爸只得无奈地将我从桌子底下拖出来,甩到背上,背回家去……

  一晃10多年过去了,我子承父业,也当了一名教师。但和爸爸不一样,我不用再为教室的事情操心。在家乡的村寨里,学校的房子都是最好的建筑物,坚固、宽敞、明亮;也不用为教学设备短缺担忧,粉笔、白板、多媒体投影,任由我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更不用被生计问题困扰,工资、医保、社保,让我可以安心地开展教学工作。

  “想都想不到学校会变得这样好,我还能拿到那么高的退休工资,以前我的工资才10几块钱。”爸爸经常挂在嘴边的唠叨,却真实地道出了改革开放给农村教育带来的巨变。是的,爸爸他们那一辈老教师一步步见证着改革开放,而我则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一步步成长起来。30多岁的年纪,爷爷、爸爸的故事似乎已经久远,但他们的教育情结却深深地埋在了我的心底,并随着改革开放的阳光“生根发芽”。

(责任编辑:喻自洲 审核:卢秀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