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评论 视频 专题 文化 直播 图库 看红河 经开区 红河消防

【风雨同行——我与《红河日报》】一个外乡人的红报情结

作者:张建强 来源: 中国红河网 时间:2020-05-11 15:53:30

  我来自重庆开州,是一个普通的外乡人。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瞬之间,屈指一算,我来红河生活了整整34个春秋,见证了《红河日报》的点点滴滴。

  《红河日报》伴随我度过军旅生涯。1985年10月,我从重庆参军来到云南红河边防某部,14年的军旅生涯,培养了我独立生活的能力,使我成为一名标准的军营男子汉。从当兵第一天开始,我便与红河这片多情的热土结下了不解之缘。

  部队是一个培养人才的大熔炉。记得新兵训练的3个月时间里,每天都离不开队列、战术、射击等军事训练,早出晚归,训练特别辛苦。训练间隙,我便开始舞文弄墨,学写一些“火柴盒”“豆腐块”大小的文章,从那时开始,《解放军报》《战旗报》《西南民兵》等报刊在我心中就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每次连队通信员从团部收发室回来,我就迫不及待地询问通信员小王有没有《红河日报》,每期必读。我时时刻刻期盼着早点与《红河日报》谋面,如果少一期不看,我内心深处就会产生无限的牵挂。就这样,我对《红河日报》有一种如醉如痴的感觉。

  新训结束后,我被分配到特务连当了一名侦察兵,我们连驻扎在屏边县大围山的一个大山沟里,生活很枯燥,我便开始提笔写身边的人和事,歌颂边防军人的风采。1986年12月,我参加了当时师部组织的新闻骨干培训班,我们师政治部还专门邀请红河日报社苏云鹏老师为我们授课,苏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当时《红河日报》还有一个“部队与民兵专版”,我采写的文章大部分都在这个版刊登。那次培训期间,还组织我们学员到河口守备某团采访,我撰写了第一首散文诗《雨中情》,这首诗很快在《红河日报》“白鹇”文艺副刊发表了。在14年的军营生活里,我利用工作之余采写了1380多篇文章,先后被《法制日报》《解放军报》《云南日报》《红河日报》及红河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采用。

  《红河日报》带领我走进职场人生。供电企业给我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1999年10月,我从部队转业分配到金平县电力公司工作。当时,正值实施大规模的农村电网改造,我被热火朝天的气氛所感染。我深入到施工现场采写了一篇《金平县做到民心工程让人民满意》的文章,很快被《红河日报》采用;2001年8月上旬,金平麻子河电站遭受特大洪灾,金平县电力公司立即组织干部职工投入到抗洪抢险的工作中,我也迅速赶往灾区,采写了《危难时刻显真情——金平县电力公司干部职工抗洪抢险纪实》,这篇文章也很快被《红河日报》《云南电力报》《中国电力报》采用。

  《红河日报》让我逐渐成长。由于我采写的文章经常被《红河日报》采用,2002年3月8日,我从金平县电力公司借调到原个旧供电局党委宣传部,  从事《红河供电》的编辑工作。到供电局后,我“摇身一变”成了《云南电力报》的一名记者,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与《云南电力报》的接触就更加频繁了,我不得不更加刻苦努力,向《红河日报》投稿的频率也更高了。如今,在我的书房里,每期的《红河日报》我都十分完整地保留下来,虽然这些报纸渐渐泛黄,但我还是舍不得扔掉她,总感觉弃之可惜,我仍将她作为一份宝贵的资料永远珍藏。

  34年来,无论是火热的军营生活,还是在城市、农村的电网改造施工现场,都成为我施展个人才华的舞台,为我提供了成长与进步的空间;无论是军报的编辑、记者,还是电力行业媒体的老师,都给了我无私的帮助和关心,使我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红河日报社各位老师的帮助关心分不开的。在这里,我要把隐藏已久的肺腑之言向您倾诉:《红河日报》,您是我工作中的指路明灯;《红河日报》,您是我生活中永远的良师益友。

(责任编辑:喻自洲 审核:卢秀丽)
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