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评论 视频 专题 文化 直播 图库 看红河 经开区 红河消防

红河州预制菜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作者:左俊石 来源: 红河网 时间:2023-09-02 23:42:4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这是预制菜作为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预制菜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近年来,我州预制菜产业发展取得较好成效,但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还存在企业多散小问题突出、产品研发投入不足、品牌打造相对滞后等问题。结合我州实际,我有以下思考。

坚持重点突出,强化预制菜系列政策支持。全面贯彻中央、省相关文件精神和部署要求,立足红河州农产品资源和民族特色小吃,积极争取省级创新平台、示范园区等方面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和消费链,推动预制菜产业融入全省发展大局。全面落实《红河州预制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红河州滇菜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紧紧围绕“一个创新平台、两大示范园区、十户龙头企业、百款特色产品”和“培育年产值过千万预制菜企业4户,预制菜行业年营业额达1亿元以上”的发展目标,在原料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鼓励创新发展、重点项目引进、标准化建设等方面下更大功夫,让政策红利更多释放给预制菜企业,促进预制菜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

坚持优化布局,全力打造预制菜生产基地。红河州具有做大做强预制菜产业的基础条件,要围绕《红河州“十四五”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加快建立农业资源底数“一本账”、资源开发“一张图”、资源管理“一张网”、资源利用“一盘棋”,加强农业资源综合配置,推动资源节约集中高效利用,为预制菜产业发展夯实基础。在果蔬方面:利用低纬高原天然温室,突出错季优势,以弥勒、建水为核心,以蒙自、个旧、开远等县市为支撑,围绕天同食品(弥勒)有限公司、红河佳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着力发展果蔬加工产业,全力打造“小浆果全球冠军”“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供基地”。在畜禽方面:立足外向型优质生猪生产基地及肉牛、家禽等优势领域,以建水、弥勒、蒙自、个旧、泸西为核心,以红河、元阳、屏边、绿春等县特色畜禽养殖为补充,紧盯温氏、鹏欣、神农等集团的重点加工项目,着力发展肉制品精深加工产业。大力支持全州畜禽屠宰企业全方位提升改造,打造畜禽屠宰标准化示范基地。在粮豆方面:以开远、建水、元阳、红河为核心区,围绕个旧市大红屯粮食购销有限公司、建水县天缘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云南品悦食品有限公司,发展优质米、干湿米线、方便米线等预制菜产品;以石屏、开远豆制品特色产业园区为核心,重点发展豆类生鲜食品、发酵类豆制品、大豆蛋白制品、膨化豆制品等终端消费品,形成具有红河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预制菜全产业链发展体系。

坚持抱团发展,推动组建预制菜领域产业联盟。坚持以推动预制菜产业全链条和全渠道高质量、高效益发展为目标,广泛汇聚骨干企业和预制菜产业关键环节单位,积极组建红河州预制菜产业发展联盟,大力扶持预制菜产业联盟发展,有效发挥联盟在沟通联系、资源整合、产销合作、信息共享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共同提升全州预制菜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水平。指导有条件的县市加快成立细分领域的产业联合体。主动寻求与各领域预制菜“国字号”产业联盟、协会团体、知名品牌企业的战略合作,强强联合、抱团发展,共同推动红河州预制菜产业发展壮大。加快推进预制菜重点项目建设,围绕蓝莓、花卉、高端蔬菜“高新奇特早”的优势品种,积极推动云南天空牧场乳肉兼用型奶牛产业园示范、建水县百万羽综合智能自动化蛋鸡养殖园区、神农集团红河州生猪全产业链、红河(国际)·绿色食品贸易港、石屏县“三个零”果蔬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建设“红河州国家级小浆果现代农业产业园”“弥勒七彩庄园特色产业园”,以园区经济助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培引并重,促进预制菜延链补链强链。围绕招大引强,组织预制菜产业招商引资团队,建立重点企业培育库、激励机制等,招引全国预制菜企业进驻红河发展,促进预制菜产业提档升级。积极支持本土预制菜加工企业发展,在要素保障、融资保险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预制菜新业态、新产品。围绕推进预制菜产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引导上游原料企业向下拓展延伸、中游加工企业找准自身市场定位、下游商超企业向上游延伸布局,探索建立预制菜加工、电商物流、乡村休闲旅游等乡村产业与产业消费深度融合发展模式,积极拓展消费渠道,扩大红河预制菜知名度、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围绕构建预制菜产业冷链物流体系,健全完善布局合理、设施先进、绿色低碳、运行高效的冷链物流设施网络,增强预制菜产品供应能力。

坚持产品创新,全力打造红河特色品牌。充分发挥食品加工企业的引领作用,引导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搭建预制菜创新研发平台,开展预制菜共性技术和工艺设备联合攻关,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食品加工园区,重点开展功能性、便利性、保健性预制菜地方特色单品研发,积极推动预制菜解冻、加工、贮藏、灭菌等技术创新,开发富有民族特色的预制菜新包装、新产品,促进预制菜产业品牌化发展。全面梳理全州预制菜各类产品,建立预制菜产品数据库,通过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统一标识和包装,形成具有红河地域特征的预制菜系列产品。建立以政府引导为主,委托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进行公共区域品牌运营的管理机制,推动预制菜产业错位、协同发展。积极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不断提升预制菜产业品牌影响力。

坚持标准规范,逐步完善预制菜系列生产标准。规范预制菜原料品种选育、生产规程、加工工艺、设备维护、营养保持等,切实保障预制菜品质。加快推动地方标准建设,鼓励有关社会团体、企业制定预制菜团体标准、企业标准,不断完善覆盖从田间到车间、餐桌的全链条预制菜产业标准体系,实现预制菜专供农产品源头检测追溯。组织开展产业发展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培养预制菜领域高端专业人才,为预制菜产业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坚持风险防范,强化预制食品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源头管理,督促预制菜生产企业严把原料关、加工关、环境关、人员关、检验关,确保预制菜源头质量安全。强化运输销售管理,确保销售过程全面管控。进一步加强预制食品监督管理,严格制定预制问题食品召回和处理方案、预制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着力形成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等多层次联合监管体系,不断提升预制菜安全保障能力,坚决守住食品安全底线。

    作者单位:州政府办公室调研二科

(责任编辑:刘雯霁 审核:卢秀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