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评论 视频 专题 文化 直播 图库 看红河 经开区 红河消防

我州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作者:董庆东 余旻谕 来源: 红河网 时间:2023-03-19 00:30:4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耕地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稳定大局。为进一步做好红河州耕地保护工作,我州坚持聚焦目标、突出重点、从实从细,对全州耕地后备资源现状开展全面、客观的调查评价,为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加强耕地占补平衡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基本情况

国家下发红河州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图斑后,我州对生态条件、地形坡度等10项指标进行了内业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集中力量对评价为宜耕图斑开展外业调查,重点分析地块位置、地形地貌、土壤状况、周边水资源状况、开发难易程度等情况,充分论证地块开发可行性,全面摸清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潜力。

二、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认识,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面对当前耕地持续减少、可供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十分有限的严峻形势,全州各级各部门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认识,牢记耕地保护这个“国之大者”,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严格耕地用途管制,从源头上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坚持“以补定占”,州级在分解下达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时,将补充耕地能力作为参考因素之一,对补充耕地能力不足或落实不好的,相应减少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引导地方不占或少占耕地。同时,各县市要高效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积极盘活存量用地,为建设需求提供新的发展动能和利用空间。

 (二)打通堵点,多渠道拓宽补充耕地来源

现阶段,州、县(市)林草和自然资源部门要加强沟通衔接,着力推进国土空间基础信息管理平台及“一张图”监管系统建设,协调空间矛盾冲突,全面厘清地类现状范围界线,解决地类交叉重叠问题,有效融合耕地、林地、湿地等资源信息,破除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政策壁垒。同时,各县市应加强政策研究运用,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分期推进的思路,统筹做好园地、残次林地等适宜开发利用资源与25度以上坡耕地之间的转化利用,有效盘活其他农用地资源,积极拓宽补充耕地来源,协调做好全州耕地占补平衡。

(三)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制订开发利用规划

有序开发耕地后备资源,是有效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统一的根本保证。各县市应结合耕地后备资源地域特性、潜力数量及空间分布情况进行总体布局,衔接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和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突出将优质后备资源区域纳入农业生产空间。针对资源分布差异较大的实际,区分重点、各个击破。就南部地区来看,山高谷深、地形错综复杂,可重点利用哈尼梯田地形特点,充分挖掘提质改造项目潜力;就北部地区来说,平坝较多,地势较为平缓,补充耕地方式多元化,可统筹实施补充耕地和提质改造项目。

(四)强化保障,多元化落实补充耕地经费

一方面,州级和各县市要严格耕地开垦费收支管理,将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保障补充耕地项目实施和后期管护等,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建设资金和补充耕地项目实施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州级应在符合政策法规的前提下,指导、支持县市广泛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补充耕地项目建设,特别是鼓励支持州级平台与县市开展深度合作,放开指标使用和收益分配空间,充分调动县市工作积极性,以多元化资金保障方式全方位推动补充耕地落到实处。

(五)聚力攻坚,加大补充耕地项目实施力度    各县市应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压茬推进、严控质量”的原则,破除“大干快上”的思维习惯,着眼小而精、快而实,稳步、扎实推进补充耕地项目实施。抓实抓细项目选址、规划设计、实施管理、验收核定、后期管护等工作,确保补充耕地指标真实、可靠且良性循环。紧扣“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建设内容,合理布局田间基础设施,做好与项目区周边骨干灌排工程、路网等配套衔接,最大限度提高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贡献率”。

(六)综合施策,树立鲜明奖励激励导向

按照分层次、差异化奖励激励原则,从政策和资金上对实施补充耕地项目和承担补充耕地指标管护的地方给予倾斜。州级应在指标流转交易、统筹调剂等方面,对补充耕地工作成效明显的县市给予大力支持;州级和各县市应将补充耕地指标产生收益适当用于返补返奖,增强乡镇对实施补充耕地项目和后期管护的主动性、积极性;坚持“谁耕种、谁管护、谁受益”,提高对承担后期管护特别是水稻栽种主体的补偿标准,将补偿费用纳入补充耕地项目总投资成本专款专用,并按时足额兑现,提高管护主体自主栽种粮食作物的意愿,形成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新格局。

作者单位: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责任编辑:马超 审核:卢秀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