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评论 视频 专题 文化 直播 图库 看红河 经开区 红河消防

以接地气方式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农村

作者:陈勇宏 来源: 红河县委 时间:2023-01-15 04:48:45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作了具体的部署要求,提出“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为进一步拓展立足实际、彰显特色的红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路径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2021年以来,红河县创新开展“三最六学”实践活动,大力转变乡风文明,推动乡村善治,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学理论举旗帜。以党建为引领,统筹整合资源,建强实践阵地,切实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打造成为宣传理论政策的讲台、服务民生的载体、丰富文化生活的舞台、倡导移风易俗的平台。目前,全县共建成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3个实践所、91个实践站,通过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主阵地作用,全年开展理论宣讲2500余场次、“哈尼十月年”等系列文艺汇演17场次,受众达8.28万人次。全县20支“双语”宣讲队和91支宣讲小分队,以“院坝会”“火塘夜话”形式为各族群众讲深说透党的创新理论;实施“习语步道”工程,建成15条15.13公里“习语步道”,引领群众把边走边学变成常态和习惯,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成为凝聚党心民心的思想旗帜。

学政策话感恩。县委宣讲团、草根宣讲员在田间地头、屋内屋外,把党的惠民政策讲全、讲准、讲透,“声”入人心。少数民族村寨用“宣讲+双语+文艺”的方式,带领群众学习乡村振兴、民族团结、创业就业、医保养老等政策。县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将教育、健康、住房、产业、就业、饮水安全、社会保障等16类、147项政策以及政策办理流程编印成书下发给群众学习。今年来,全县集中宣传惠民政策3000余场次,咨询群众达5万余人。《“文化入景”推动农村群众增收致富》入围云南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并上报文化和旅游部参加国家级典型案例评选。

学经济助增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深化为民办事上下“实”功夫,树立自强自立信心,拓宽致富视野格局,切实增强群众自我造血功能,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户双增收。各级志愿服务队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财政、农科和金融部门开展“送教培训”9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5万余份,覆盖3.5万人次,群众的经济意识、节约意识有了明显增强。

学科技育新人。做好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与乡村振兴结合文章,大力培育一批农业人才和具有现代科技素质的新型农民,推动农业各类人才形成合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农科部门抽调29名“明白人”“土专家”“田秀才”开展植保无人机理论和实操培训,成为红河县首批植保无人机“飞手”。乐育镇乐育村村民姚云刚通过科技培训,发展沃柑种植120亩,年收入突破20万元。垤玛乡、三村乡引进滇红茶叶公司,建立健全村企、农企利益联结机制,茶农学习高效种植管理技术,茶叶亩收入从670元提升至3000元左右。甲寅、宝华等乡镇百余名村民通过电商技能培训,培养出一批当地网络红人和新媒体电商运营者,农特产品销售搭上中国扶贫基金会的电商快车道。

学法律促和谐。全县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引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八五”普法宣传教育,引导和激励村民参与乡村治理,切实转变群众思想观念,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和群众文明素质。宣传、民政、妇联、共青团联合开展“抵制高价彩礼倡导婚嫁新风”主题活动,宣传和倡导移风易俗、婚事新办新理念,弘扬文明新风尚。今年共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1900余场次,制止红白喜事大操大办846起。垤玛、三村、架车、大羊街等乡编排歌舞、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引导广大群众更新婚嫁观念,树立文明乡风。

学普通话展形象。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组建“青年知声”“红旗梦”和“小蜜蜂”宣讲小分队,以“3+N”推普宣传员模式发挥学校推普工作主阵地作用,338所学校、135个校点、550余名推普志愿者开展“小手拉大手推普一起走”活动,5000余名群众参与推普活动,200余名登上“乡村夜话”普通话挑战赛舞台,营造了“崇尚普通话、学习普通话、使用普通话”的良好社会氛围。创作了庭院剧《马帮女人》、哈尼剧《莫批阿波》、民歌《哈尼哈巴》、文化书籍《古镇钩沉》等一批理念新、接地气、品质好的新时代文艺作品,将推普工作延伸至广场舞台和网络,促进少数民族群众在文艺作品观读中提高普通话水平,也提升了群众的文化素养,增强山区群众走出去的信心,助推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今年累计向沿海地区点对点输送农村劳动力2.94万人,跨省务工收入稳步提升。


(责任编辑:韦鸣 审核:卢秀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