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评论 视频 专题 文化 直播 图库 看红河 经开区 红河消防

红河州社科理论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发言摘登

作者: 来源: 红河网 时间:2022-11-13 03:14:50

  编者按

  在全州上下全面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之际,为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理解党的二十大的政治意义、时代意义、历史意义,准确把握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在州委宣传部的指导下,红河州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红河州社会科学院组织全州社科理论界专家、学者积极撰写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论文章。11月7日,我州召开社科理论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会上,10位社科理论界专家、学者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作研究阐释并交流畅谈学习认识和体会,以下为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摘登。

  扎实推进边疆民族地区共同富裕

  州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李熙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促进共同富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特别是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缩小差距同向发力,坚持发展为要。聚焦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开展“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探索“飞地抱团”“山海协作”“山坝合作”等模式,做大做强特色产业。聚焦绿色食品牌、绿色能源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走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路子。深刻把握“边疆”新内涵,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推动“五区”联动发展,形成开放发展新高地。

  铸魂塑形同步提升,坚持文明为上。坚持以促进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目标,以教育塑造人、以文化熏陶人、以党建引领人。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政策,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强对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培训,积极倡导全社会个人终身学习,不断畅通向上流通渠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学习实践活动,开展对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不断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大力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善于直面群众,敢于直面问题,把基层党组织锻造为人民群众信任和支持的主心骨。

  踔厉奋发同心协力,坚持奋斗为先。倡导共同奋斗,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发挥劳动在增加收入、缩小差距中的决定性作用。规范财富积累机制,构建保障中低收入群体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坚持“提低、扩中、调高、禁非”,推动形成橄榄型分配结构。加强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挖掘农村劳动力就业潜力,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统筹乡村公益岗位,多渠道促进就业增收。

  蹄疾步稳同归渐进,坚持规律为本。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遵循客观规律,掌握历史主动,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注重久久为功、稳中求进、主动作为,既打好攻坚战,也打好持久战。正确处理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关系,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到2035年,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正确处理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关系,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积极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实践。正确处理务实规范与改革创新的关系,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现代化向何处去提供了新选择

  州委讲师团副教授  蔡大坤

  现代化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化过程,涉及到人类所有方面深刻变化的系统性变迁;是追赶、达到和保持世界先进水平的国际竞争;是文明要素的创新、选择、传播和退出交替进行的过程,核心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生产力的解放。包含了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政治建设的文明化、经济发展的工业化、思想文化的人性化、社会生活的城市化、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化。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早期的现代化之路走得十分艰难曲折,基本都不成功。主要原因一是现代化意识的残缺;二是把现代化等同于军事工业的现代化;三是缺乏国家独立的政治前提;四是缺乏现代化权威政治力量的领导。直到新中国成立,才彻底改变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命运,经过70多年的努力,走向了成功。这从正反两方面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成功的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中心论。事实胜于雄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历史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赢得的历史性胜利,用事实打破了现代化西方中心论,以和平崛起方式实现现代化超越了西方侵略殖民掠夺的实现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系统论述,破除了追求现代化的国家和人民长期以来认为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思想禁锢,打破了长期以来说到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神话,超越了资本主义主导的逻辑,从思想、理论、实现方式和逻辑上宣告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破产,证明实现现代化并非只有西方化一种方式、一条道路、一个模式,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现代化向何处去提供了新选择。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世界现代化向何处去的艰难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中国式现代化全面系统的阐述,不仅为中国的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作出了全面部署,也为破解人类现代化可持续性问题和向何处去的问题提供了新智慧、新借鉴、新选择、新贡献。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边疆乡村治理工作

  州委第一巡察组副组长  段家宏

  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深入阐述了社会治理工作,为今后做好基层工作、提升治理效能指明了方向。乡村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其工作做得好不好,关系到边疆民族团结、基层社会和谐、强边固防。党的十八大以来,红河州扎实推动边疆乡村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促进边疆地区乡村各项事业不断发展。但在当前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乡村治理工作成效与各族群众对乡村振兴治理有效目标的更高期盼还有差距。

  问题是时代声音,目标是努力方向。坚持问题导向,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大报告,边疆乡村治理还有不少差距。有的乡镇、村委会干部学习有关法律法规不够,对乡村治理认知有偏差;党建引领有差距,存在重党务、轻村务的倾向;主动担当不足,服务意识不够强,服务群众有差距;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治理作用仍然未得到充分发挥;集体经济带动群众致富能力不强;乡风文明待提高;法治德治结合有差距;公共设施有短板。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是国家治理的目标与宗旨。乡村治理要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守正创新,统筹兼顾,转变乡村治理思维和模式,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由村党组织落实基层自治机制来保障群众民主权益,实行权责清单化推动村干部规范履职,多措并举促进服务便利化,网格化服务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系统观念和“五位一体”建设,夯实乡村治理基础,持久施行文化建设涵养乡风文明,拓宽参与渠道促进多元治理主体协同依法管理村域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加快推动法治德治相结合,激发乡村社会活力,加快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基层治理更加有效、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正确认识并肩负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

  州税务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马冷莎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一直坚守理想信念的百年大党的政治宣言,是新征程再出发的冲锋号,理应成为每个党员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和使命担当。

  一、以史为鉴,重温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使命任务。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成为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纵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党为各个历史阶段面临的中心任务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初心未改、使命依然。

  二、不辱使命,奋力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红河州处在沿边开放开发的前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高地,南北差距大,国境线长,又承受疫情防控和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应紧紧依靠党中央和省、州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对红河的发展定位,立足红河州情,抓住RCEP协定生效等机遇,扩大沿边开放开发,着力解决市场主体活力、开放发展、创新投入、基础工业和高端产业等领域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严防境外宗教势力的渗透,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着力提高防范化解意识形态等领域重大风险的能力,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推进。

  三、开创未来,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千秋伟业,薪火相传,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已落在我们这代人肩上,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舞台无比广阔,前景无比光明。生逢盛世,奋斗正当时,一个更加团结进步美丽的新红河展现在党的二十大所描绘的蓝图上,应提振全州各族干部群众的信心和决心,凝心聚力,当好沿边开放开发的“马前卒”、民族团结进步的“领头羊”、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踔力奋发,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光荣使命,共同开创红河美好的未来。

  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

  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蒙自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  张琦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一科学论断充分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下简称“两个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不仅要在物质生活水平上显著提高,而且要在精神文化生活上日益丰富。这就要求我们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都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都要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和前提,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我们要正确认识“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精神文明要有坚实的物质文明做支撑;另一方面,精神文明不断推动物质文明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这一科学论断表明,我们要推进的现代化,追求的是社会的全面进步,各个领域的全面突破,这必然要把“两个文明”都搞好,实现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提出,是随着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创新突破总结凝练的,与党的创新理论既一脉相承、一以贯之,又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我们要准确把握“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历史脉络,充分认识到“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过程,是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

  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切实抓好“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各项任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不断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建设信仰之城、首善之城、幸福之城、魅力之城、善治之城、共享之城。同时,坚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服务于民、造福于民,持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彰显大国担当、中国气派。

  守正创新  走向复兴

  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红河卫生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李兴旺

  新时代中奋发有为,新征程上凯歌前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要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守正创新是其中之一。党的百年历史证明,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实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一条十分重要的历史经验,也是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胜利的根本遵循。深刻理解这一立场观点,对于我们党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理论守正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理论创新坚定理论自信,理论自信牵引理论创新。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守正创新,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总结发现规律,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这一新的伟大思想继续指引我们昂首阔步前行。

  坚持道路守正创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面对现代化的大潮,成为现代化强国是民族复兴的前提条件和重要标志,我们要继续坚持道路守正创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体中华儿女必将站在人类道义的制高点上,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凝聚起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共同携手奔向美好未来。

  坚持实践守正创新,为实现伟大梦想培养出更多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新时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出最新要求,这也是对新时代教育事业守正创新发展提出的最高标准。守正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之举。守正是创新的基本前提和现实基础,创新是守正的完善和发展,只有守正与创新有机结合、辩证统一,才能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讲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理论是我的本职工作,更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要进一步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教育事业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争取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

  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红河学院教授、博士  贺良林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新要求新部署,深刻阐明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意义和必然要求。

  新时代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创造性回答了若干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新时代新征程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新征程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守正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其次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两个结合”是新征程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根本途径。只有坚持“两个结合”,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才能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第三,要坚持好、运用好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鲜明的立场观点方法,是新征程上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根本遵循。

  深刻认识“五个必由之路”的内在逻辑联系

  中共红河州委党校党建教研室副主任  朱加虎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党必须牢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五个必由之路”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总结,又是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要求,既是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有机整体,又是对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制度性要求和价值性指引。从理论逻辑看,“五个必由之路”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发展,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反映,是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领悟归纳,是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理论上的原创性贡献和突破性进展。从制度逻辑看,“五个必由之路”为中国之治的制度建设提供根本指引方向,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提升的价值遵循,“五个必由之路”既涉及到排在第一位的根本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起顶层决定性全局性指导性作用的制度,又涉及到一系列治国安邦的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如“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从根本上点明了中国最根本的制度选择,是上层建筑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价值导向。从实践逻辑看,“五个必由之路”是从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中、从改革开放40多年实践中、从新中国成立70多年探索中、从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奋进中实践总结出来的,是已经被实践检验了的真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遵循,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力量源泉,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基本准则,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内在要求。

  深化沿边开放

  推动红河州高质量发展

  红河学院商学院副院长、教授  罗琳

  党的二十大为未来五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制定了大政方针、作出了全面部署,再次明确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新发展阶段要求、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红河州既处滇中又是沿边,是连接东南亚的大通道,是“一带一路”建设与“两廊一圈”的重要节点,具有明显的抵边优势、区位优势、开放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对红河州来说也是如此。将红河州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前沿门户,建设成为沿边开放示范区是红河州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和希望所在。

  党的二十大为我们进一步指明方向,坚定我们“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构筑沿边开放新高地”建设的决心,通过沿边开放示范区建设推动红河州高质量发展。未来五年红河州发展规划蓝图已经绘就:一要“构筑沿边开放新高地”,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推动“五区”联动、“县市区融合”发展,提升对外贸易质量和水平。二要“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在立足国内、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大循环、双循环”中提升红河嵌入度、贡献度和价值链地位。三要使沿边开放成为带动红河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围绕州委“13568”工作思路,以大开发促进大发展,高站位推动改革创新、释放改革创新新动力,高效率推进重大项目实施,高水平构建商贸物流体系,高标准推进沿边金融发展,提升对外贸易质量和水平,建设成为沿边开放示范区。

  红河学院长期根植于服务红河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并以“国门大学”新理念打造沿边地区高等教育新高地。未来,红河学院商学院将继续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深度嵌入红河发展,深化产学研合作,服务于红河州沿边开放和高质量发展需要。


(责任编辑:卢晔 审核:卢秀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