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评论 视频 专题 文化 直播 图库 看红河 经开区 红河消防

推进循环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绿色发展

​——以建水县李浩寨乡循环农业实践为例

作者:倪金飞 来源: 红河网 时间:2022-10-08 22:09:21

发展循环农业是推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突破传统农业发展瓶颈的有效路径。近年来,建水县李浩寨乡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引入企业,以种养结合、农牧循环为主要路径,探索建立“粪肥还田—有机种植—肉牛养殖”的种养循环产业链,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绿色发展致富路。现以建水县李浩寨乡“蔬菜上山,种养循环”的循环农业实践为例,客观分析发展循环农业存在的现实问题,为推进循环农业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一、发展循环农业的重要意义

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循环农业对国家发展现代化农业具有重大意义。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农膜科学使用回收,支持秸秆综合利用。”循环农业,通俗来讲就是运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实现较少废弃物的生产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农业生产方式。循环农业是基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涉及农业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污染防控、环境改善等领域,本质特征是资源节约与产业链延伸。循环农业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农作方式,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路径。

二、李浩寨乡循环农业发展实践

优化服务引企业。李浩寨乡积极做好优质企业招商引资工作,结合绿色生态的发展定位,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在里长营片区以“路通、水通”为重点,积极谋划包装项目,积极做好项目前期,争取上级支持,打好产业发展“先手棋”。

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在成功引进企业后,与森茂农业公司达成了发展绿色循环农业的共识。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理念,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推动农业生产由“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经济,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的循环经济转变,并吸引电商物流企业进驻。

农牧循环提质增效。坚持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发展路径,以种植蔬菜的废料作为养殖的原料,养殖的废料作为种植原料,相互循环促进发展,共同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采取自繁自养的养殖方式,打造标准化牛棚养殖肉牛。积极做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在基地实施粪便处理,资源化利用有机肥生产计划,以此激活乡村发展动能,形成以3000亩蔬菜种植为基础,以3000头肉牛养殖为支撑,以年产2万吨有机肥厂和冷库保鲜、农产品深加工为辅助,以电商物流加工销售为提升的产业链发展模式。

三、发展循环农业的现实困境

循环农业发展意识不强。循环农业作为循环经济的一种形态,提出的时间不算短,但真正付诸行动并取得效果的并不多。从政府层面来看,在发展循环农业方面重视不够,政策导向不够明确,没有提出较为具体的支持循环农业发展的方针政策。从农民层面来看,长期受小农经济思维的影响,大多数人对循环农业认同度不高。同时,循环农业是一个比较系统、复杂的工程,往往需要实力雄厚的企业或大户来牵头实施。

循环农业资金投入不足。循环农业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的农业发展模式,需要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和社会等多方主体共同发力、保驾护航,在资金投入、政策支持等方面有所作为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但现阶段,在循环农业发展的资金支持上比较有限,现有的技术还不能满足构建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农业基础设施有待加强。循环农业对农业基础设施有较高要求,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是发展循环农业的重要基础。建水县高标准农田、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与农业规模化、设施化发展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农田喷灌滴灌、钢管大棚、避雨棚架等现代农业基础设施还不普及,部分地方还存在“靠天吃饭”“大水漫灌”的现象。

四、发展循环农业的对策建议

加强谋划布局,完善政策支持。一是立足建水实际,将循环农业纳入到全县农业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循环农业产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招商引资推进循环农业项目落实落地。二是健全生态补偿机制,落实生态补偿政策,建立健全保障制度,完善财税支持,扶持生态循环农业设施建设和关键技术推广。鼓励和引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社会力量参与生态循环农业开发,逐步建立以生产经营主体投入为主导、政府扶持为导向、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驱动循环农业发展。加强对循环农业的财政支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农业产业发展与涉农高校的联系,围绕生态循环农业的技术创新,着力打通循环链条各要素、各环节的通道,开展农业资源节约型、农业废弃物利用型、农业产业链条延伸型、生物能源型、绿色种植与健康养殖型等技术研发,攻克畜禽粪便回收转化、秸秆加工回田、农膜回收、高效节水等技术难题,推动现代农业科技与农业产业市场发展密切融合,加大对农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借鉴先进经验,因地制宜打造循环农业样板。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加强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实践研究。如,弥勒市把农作物秸秆加工搬到田间地头,加工后的秸秆产品,作为规模养殖企业的饲料、食用菌栽培企业的基料和果蔬种植户的有机肥。深入剖析各发展模式的技术特点、路径流程、产业结构,按照“资源—农产品—农业废弃物—再生资源”的流程组织探索循环农业发展,发挥生物循环再生潜力,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循环农业的典型样板。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条件。按照现代农业示范区标准,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和“一村一品”示范创建,着力提高区域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扎实推进高端优质稻米、干热河谷产业、高端果蔬、高端畜禽等基地建设。

培养农户参与意识,实现农民增收。持续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链接机制,大力推广订单带动、股份合作等方式,逐步将个体农户纳入农业现代化规模化体系中,形成企业与农户在产业链上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格局,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红利。持续组织开展农民就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专业化水平。

        作者单位:中共建水县委党校

(责任编辑:刘雯霁 审核:卢秀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