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评论 视频 专题 文化 直播 图库 看红河 经开区 红河消防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发展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学习体会

作者:徐永倞 来源: 红河网 时间:2022-09-18 02:57:27

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中华文明是由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发扬光大,也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其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优化文化发展生态,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合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一、创新创造增强动力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文化创新发展,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同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发展、创新性转化。既要重注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也要积极探索“文化+”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开拓,更要着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丰富文化内涵,增加文化价值,提升文化软实力。把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元素融入有效载体,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古树名木等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传承良好民风民俗,厚植文化沃土。

要把握守正与创新的关系,辩证取舍、推陈出新,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继承、转化创新。需要立足现在、面向未来重新审视,做好定位,深入挖掘和提炼其中的积极元素,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与时俱进进行解读和阐述,保持时代生命力。

二、统筹协调形成合力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要把弘扬主旋律放在首位,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正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各少数民族文化和各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不应厚此薄彼、顾此失彼,而应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文明协调发展,使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硬实力与软实力相协调,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部分少数民族聚集区文化资源丰富,但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需要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形成文化产业聚集效应,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地区、贫富之间的差异。

三、守住底线绿色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在云南哈尼稻田所在地,农村会唱《哈尼四季生产调》等古歌、会跳乐作舞的人越来越少。不能名为搞现代化,就把老祖宗的好东西弄丢了!”“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文化遗存之所以珍贵,在于它以稀有标本的形式,忠实地记录了人类走向文明的过程。在当今市场经济下特别是新媒体时代,少数民族文化看似热闹却显得有些水土不服,甚至不乏浮光掠影、粗制滥造的低俗作品,失去了原真性、丧失了生命力。当前,亟需加强对文化遗产进行及时、有效的资料收集与整理,保留下珍贵的文化资源。优秀文化传承发展也需要绿水青山,坚守底线,革除陈规陋习与树立文明新风相结合,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理念和人文精神。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倡导绿色生产,引导绿色消费,既不闭门谢客、固步自封,也不一拥而上、哗然取宠,不因小失大、顾此失彼,不寅吃卯粮、急功近利,要深挖优秀文化底蕴、保存传统文化面貌。

四、开放包容交流互鉴

文化要积养其内在力量、要具有生命力,就必须交流互鉴、兼收并蓄,取长补短、择善而从。我们还有一些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墙内开花墙外香”,甚至“养在深闺人未识”。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既要有“引进来”的姿态,也要有“走出去”的气魄,培养在大格局中解读、阐释民族文化的眼光和能力,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增强文化自信,坚持交流互鉴、开放包容,以谦虚的态度学习,以开放的视野借鉴,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优秀文化作品。

五、共建共享向上向善

文化来源于人民群众,也应当用文化造福群众。要坚持人民至上,创造更多更优秀的文化作品、文化产业,切实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让群众享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滋养,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共享更要注重共建。优秀文化的发展不仅仅停留在一两个优秀作品上,而是深深植根于大众之中,需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始终贯穿国民教育,融入生产生活,滋养文艺创作。许多文化精品之所以经久传承、发扬光大,就在其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效益。现在部分文化遗产传承面临后继无人、公众参与热情度不高等问题,需要“输血”与“造血”互促、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机结合。

社会是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广大文化工作者和人民群众应当养成文化自觉,共同参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坚决守住文化的生态净土,充分释放社会主义文化正能量,创造更优秀、更灿烂的文化,振奋民众精神力量,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作者单位:州委政研室

(责任编辑:卢晔 审核:卢秀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