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县始终把移风易俗作为推进乡村文明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积极引导乡村破除陈规陋习,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形成了乡村和谐、崇德尚善、文化繁荣、婚俗节俭、文明治丧的良好社会风气。
——推出党建引领这个实招,“引”出乡风文明新风气。将移风易俗作为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和国门党建的重要内容,持续在乡风文明上下功夫,用文明浸润乡土、用文化滋养乡情,营造向上向善向美的社会氛围,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焕发新活力。一是引导群众自我管理。加强基层党组织对村民自治的领导,通过组建禁毒禁赌、红白喜事、道德评议、环境整治等议事协商组织,制定群众认可、切合实际、通俗易懂、约束有力的村规民约,鼓励和发动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激发群众自觉摆脱陈规陋习、追求健康文明风尚的内生动力。二是发动群众参与治理。坚持“支部主导、群众主体、全民参与”,组织村“两委”成员、致富带头人、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等以院坝协商、座谈会、村民大会、小组会等形式参与到村级议事中来,激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三是发挥党员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青年突击队队员、巾帼志愿服务队队员、村民小组长、群众代表的带头作用,带动身边更多人自觉摒弃陈规陋习,发扬勤俭持家、尊老爱幼、乐尚好施的传统美德。
——拿出宣传教育这个真招,“育”出乡村文明新风尚。坚持广泛动员、多措并举,持续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树新风”宣传教育,让“移旧俗、除陋习、尚科学、倡新风”蔚然成风。一是延伸宣传教育触角。坚持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通过“线上+线下”“沉浸+互动”“固定+流动”“传统+新兴”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和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宣传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以及殡葬改革、疫情防控等,讲好身边勤俭节约、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等好故事,提高广大群众对破除陈规陋习的思想认识。二是创新宣传教育载体。通过宣传“大篷车”、农民夜校等形式,采取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宣传措施,开展更多喜闻乐见的移风易俗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应急广播以及抖音、快手、微信、微博等平台,通过“微视频”“微调查”“微任务”“微科普”等开展形式多样的乡风文明宣传,不断提升宣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三是壮大宣传教育队伍。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作用,将有能力、有威望的老年人、村组干部、致富带头人、回乡大学生等纳入文明实践和宣传教育队伍,组建党员先锋志愿队、卫生环保志愿队、夕阳服务志愿队、文化艺术志愿队等,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不断养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家庭文明新风尚。
——打出问题整治这个硬招,“治”出乡风文明新面貌。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与移风易俗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推进移风易俗,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助力乡村“生态振兴”。一是着力整治村庄规划无序问题。持续深入开展“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广泛发动群众共同参与村庄规划,合理划定各类空间,优化生态、农业、建设空间布局,因地制宜界定乡村建设规划范围,集中开展农村土地清理行动,加强农村集体土地、宅基地管理,及时将迁出户土地纳入集体土地管理使用,着力整治集体土地管理混乱、随意侵占、私搭乱建、建新不拆旧、迁出不退出等突出问题。二是着力整治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以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及全面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专项整治“三大革命”为载体和突破口,建立健全村庄清洁长效机制,大力推行“网格制”“门前五包”和“日扫日清”等环卫制度,形成人人维护生活环境、人人与破坏环境行为作斗争的良好氛围。三是着力整治村落风貌杂乱问题。以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为契机,发动群众开展拆临拆危和风貌提升改造,自觉投工投劳参与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小景观“四小”建设,构建干净整洁有序的乡村空间,厚植共建、共治、共享的思想观念。
——亮出文明评比这个好招,“比”出乡风文明新气象。深入开展乡风文明评比活动,以典型示范引领培育文明乡风,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一是开展一系列“擂台比武”。将“推进移风易俗、培育乡风文明”作为主要内容,持续开展乡村振兴、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等方面的“大擂台”“大比武”活动,增强抓乡风文明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评选一批“先进典型”。深入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和“最美家庭”“文明家庭”“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家庭”“清廉家庭”评选活动,增强群众荣誉感和获得感,激励广大群众以先进典型为榜样,主动学习典型、争做文明标兵,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三是选树一批“文明示范”。把文明村镇创建作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广泛宣传开展国家级、省级、州级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更坚决的态度、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坚定不移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振群众精气神,孕育农村好风尚,谱写好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河口新篇章。
作者单位:河口县委
责任编辑:佚名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