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为进一步拓展立足实际、彰显特色的红河新时代文明实践路径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对于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红河州来说,做好乡风文明建设显得犹为重要。
乡风文明建设是推进我州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步,做好乡风文明建设要重视长期性、系统性、协同性、实效性,立足农村发展的实际,遵循农村发展规律,体现农村发展特点。
学理论举旗帜,强化组织和引导是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第一步。全州各地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为引领,统筹整合资源,建强实践阵地,切实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打造成为宣传理论政策的讲台、服务民生的载体、丰富文化生活的舞台、倡导移风易俗的平台,以“院坝会”“火塘夜话”等形式为村民讲深说透党的创新理论,积极发挥群众身边先进人物的榜样作用,形成除陋习、树新风的浓厚氛围,传递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价值追求,引导村民积极投身文明乡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
学政策话感恩,将优秀传统文化嵌入村民生产生活是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关键。全州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深化为民办事上下“实”功夫,带领村民树立自强自立信心,在把党的惠民政策向村民讲全、讲准、讲透的同时,将红河优秀传统文化嵌入乡风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文化凝聚人心、培育公德、淳化民风的作用,对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美德、红色文化基因等文化因子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哈尼梯田等优秀农耕文化、良好家教家风在文明乡村建设中发挥作用,释放新活力。
学科技育新人,激发村民的主人翁责任感是持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力量源泉。全州各地要着力培育一批农业人才和具有现代科技素质的高素质农民,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让农村高素质人才成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力量源泉。结合村情和村民生产生活实际,制定村民认可、约束有力的村规民约,设计推出更多接地气、有吸引力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调动村民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风清气正、文明美好的新风尚,让乡风文明滋润村庄。
责任编辑:佚名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