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评论 视频 专题 文化 直播 图库 看红河 经开区 红河消防

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

作者:杨光祥 来源: 红河网 时间:2023-01-12 18:42:29

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时,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深刻把握深入领会、准确把握党中央对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部署要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的要求,全力推动文化振兴,既让农民“富口袋”,更要“富脑袋”。

要牵住乡风文明这一“牛鼻子”。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当中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州上下不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文明新风在乡村蔚然成风。但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相对滞后,农村文化发展存在着很多短板。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牵引力量,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支撑。我们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要求,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方式方法,持续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道德基础来牢牢地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要深入实施思想引领、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制度约束“五项工程”,推进移风易俗深入化、文明化、常态化、长效化、规范化。要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村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礼堂、文化广场、农家书屋、乡村戏台、非遗传习场所等资源有效整合,打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阵地,围绕党的理论、民生政策、农技知识等定期开展座谈宣讲,让二十大精神深入乡村。要构建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引导和鼓励更多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矛盾纠纷调解、疫情防控排查等各类志愿服务,让志愿服务帮出和谐邻里。要发挥村规民约、家庭家教家风作用,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等做法,广泛开展乡风评议活动,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引导农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积极破陈规、除陋习、传文明。要深入开展农村家庭文明建设、“星级文明农户”、“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等,引导教育农民群众向先进学习、向“标杆”看齐,在潜移默化中引领文明新风尚,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要多措并举培育新型农民。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要通过知识、技术的培训,提升农民的文化水平、道德素养和生产生活技能,让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州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找准“三农”领域贯彻落实的着力点和主攻点,按照州委、州政府工作部署,撸起袖子加油干,完成好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要以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规律,广泛开展科学知识、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农民群众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观念,提高创业本领和致富能力。要培育更多既懂先进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又懂市场运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业产业经营主体。坚持和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健全农业首席专家、农技指导员、乡土专家为一体的农业技术科技创新服务团队;加大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培育力度,不断壮大农业农村专业化队伍,抓实“三支一扶”计划、特岗教师、高校毕业生等基层成长工作。扶持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鼓励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培养造就心怀农业、情系农村、视野宽阔、理念先进的“新农人”,推动人才资源从乡村流出到返回乡村发展的良性循环。

要补齐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短板。多年来,我州不断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立完善地区联动和以城带乡联动机制,农家书屋、文化综合服务站等工程纷纷落地,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强。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的目标,加快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实施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质增效工程,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加大乡村历史和民族文化资源传承保护力度,强化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村庄中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保护利用管理,积极培育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属地传承人,让农民自主参与到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富脑袋”授人以鱼,激发“三农”工作内生动力。让农民“脑袋”富起来,才能凝心聚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现代化在乡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责任编辑:喻自洲 审核:卢秀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