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群众满意的“口袋公园”

作者:卢秀丽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30日 11:00:09

近年来,我州各级各部门在推进城镇化发展和城乡环境整治中,“见缝插绿”在边角之地上为群众打造了一些休闲绿地,百姓的公共休闲区域显著增加。如蒙自市红河大道两侧,合理规划建设步道和健身设施,拓展了市民绿色活动空间。如石屏县大平地村,在拆临拆违拆出的空地上建设小花园,美化村子……这些绿地具有小巧多样、环境友好、方便群众使用等特点,与“口袋公园”建设理念在一定程度上相吻合。

何为“口袋公园”?

“口袋公园”是面向公众开放,规模较小,形状多样,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面积一般在400平方米至10000平方米之间,类型包括小游园、小微绿地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表示,按照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要求,全国目前已建设和改造“口袋公园”近3万个,“口袋公园”建设得到快速发展。

小事不小,是民之所需。我州在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实施中,已将新建、改建一批“口袋公园”作为一项举措,旨在着力提升社区绿化美化的景观效果和品质,满足居民家门口的日常游憩健身需求。各地各部门在建设中,要着力在规划、配套和管理上下功夫,用匠心打造群众满意的“口袋公园”,既要有量的积淀,更要有质的突破。

要把“口袋公园”作为亮点工程、民心工程、精品工程,从满足居民实际需求的目标出发,广泛征集征求民意,充分尊重民意,做到选址和规划科学、合理、便民,同时多加入地方文化和特色,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把“口袋公园”打造成一个个富有特色的文化地标、绿色地标,让附近群众愿意前往、游玩开心。要注重配套,立足满足群众需求,配齐配好绿色步道和健身、休憩等相关器材设施,拓展“口袋公园”的功能。要共建共享,在“口袋公园”建设之初就考虑后期管养的问题,强化资金保障、人才队伍建设、管理维护投入,持之以恒做好日常管理、维护。同时也可以进行创新探索,探索让社区居民参与管理。

口袋公园”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是打造宜居环境,提升城乡品质的重要举措。期待我州各地加快“口袋公园”建设,让“口袋公园”带给红河百姓更多幸福感。


责任编辑:喻自洲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