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外表精美、独具特色的多款建水紫陶家电产品亮相,成为消费者的新宠,而元阳梯田红米则持续在线上线下热卖。这是坚持创新、依靠科技,做实“选嫁剪”、科学“浇灌”,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让“老树”发新枝、“新芽”成大树的结果。
我州资源得天独厚,是云南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有“三千四百年”的靓丽名片。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州上下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用好用活资源,以资源推进产业链式集群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必须按照新发展要求,处理好稳增长与优化结构、提质增效的关系,促进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让“新芽”萌发快、长得壮。“千年建水紫陶”坚持守正创新,“筋骨”日益强健、发展动能更加强劲。这是传统产业借力借技、坚持创新融合,优化升级的成果,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老树”善于选择、嫁接“新枝”就能发“新芽”。
让“老树”发新芽,要敢于自我革命、推陈出新。要处理好挖掘潜力与激发活力的关系,对现有人力资源和传统产业“挖潜开荒”,加强科技创新成果与传统产业对接,促进“老树发新芽”。在“千年哈尼梯田”核心区元阳县,该县积极开展“科企政”协同合作,通过自主创新、技术引进、标准规范,实现了“老树”发新芽。
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提升品牌价值和质量水平,要统筹协调、建立工作机制、搭建平台、出台扶持政策、形成合力。全州上下要强化“一盘棋”思维,既要注重园区之间、产业链之间、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也要大力引进一批具有引领性和带动力的项目,更要进一步强化政府、企业、高校院所的资源整合,深度推进政产研互动,形成比较优势,培育一批产业链带动力强、特色鲜明的市场主体,使其成为样板和示范引领。
以数字化和现代营销手段赋能,科学浇灌促进“开枝散叶”。要借“云”育商机,与数字化、互联网新技术结合起来,通过电商、直播带货等现代营销渠道“开疆辟土”,在“跨界合作”中寻找新机遇,打造消费新业态。既要守住传统技艺,也要跟上消费变革的趋势,让老品牌、老技艺向精细化、个性化、定制化转型,打造新传承、新发展。
责任编辑:佚名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2 网络视听许可证2510473号 滇ICP备11001687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73-3055023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邮箱:hhwjjbb@163.com
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主管 红河网版权所有 未经红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