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评论 视频 专题 文化 直播 图库 看红河 经开区 红河消防

做好产业扶贫到产业振兴的全面衔接

作者:陈鹏 来源: 红河网 时间:2021-03-27 22:59:19

3月17日,州委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作为我州做好“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推动讲话精神在红河落地见效。会议强调,要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会议明确提出要大抓产业建设,科学有序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产业是脱贫之基、兴业之本。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根基,是巩固提升全面小康成果的重要支撑,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在脱贫攻坚期间,脱贫地区的产业有一定的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个产业基础还不足以支撑脱贫地区下一步的振兴。所以要加大产业培育力度,让产业进一步强起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努力解决我州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注重进一步发挥已脱贫地区产业的作用,使产业发展的思路从落实产业扶贫转换到推动产业兴旺上来,牵引已脱贫地区和群众不断夯实自我发展的基础,激发其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十四五”期间产业规划任务落地生根、政策长远有效,当下还需通过内容和方式的调整,做好以下几方面的衔接。

一、做好产业发展规划衔接

扶贫产业转化为支撑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项目,需要因地制宜,规划引领。

坚持多规合一、一体谋划,将产业规划纳入城乡融合大局一体设计。坚持市场需求导向,科学编制“十四五”乡村产业发展规划,推动扶贫主导产业接续发展,加快全产业链开发。分析乡村资源、产业发展基础、人文历史、技术支撑、地方环境容量、经营主体带动能力、产业覆盖面和脱贫户等因素,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化、集约化、规范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强镇。

正确处理好巩固传统优势特色产业与培育新兴特色产业的关系,实现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双轮驱动”。因地制宜选准本地特色优势产业,围绕产业发展的方向、目标和规模,优化产业布局,确保可持续发展。结合红河州实际,着力在“优、绿、特、强、新、实”6个字上下功夫,在绿色、优质、高效、功能性产品上做文章,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水果、蔬菜、花卉、梯田红米、规模养殖、中药材、烟草等优势产业。按照“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思路,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发展有市场前景、长短结合、大小并举、上下游延伸拓展的产业,既要有长效发展的主导产业,又要有“吹糠见米,立竿见影”的短平快产业。所发展的产业要让已脱贫户参与度高、受益面大,能促进增收和致富。

二、做好产业帮扶政策衔接

已脱贫地区的产业发展往往尚处于起步阶段,要增强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实现产业扶贫相关政策的有序衔接。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贫困地区走向全面振兴”。产业扶贫相关政策的总体稳定,有助于稳定预期,保障已脱贫地区产业发展的延续性,增强已脱贫群众的发展信心。

在转换过渡期,要把临时性帮扶政策转换成常态化支持政策,现在有的帮扶政策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该调整的调整,确保政策的连续性,避免因政策取消出现返贫。政策在精不在多,在于配套措施的完善和整体效应的发挥。对摆脱贫困的县,设立相应过渡期,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脱贫人口、脱贫地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在财政投入政策上,过渡期一定时间内脱贫县继续实行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政策;在金融支持政策上,积极开展小额信用贷款和创业担保贷款等业务;在土地政策上,优先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用地需要。

三、做好产业项目建设衔接

在巩固扶贫产业发展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激发产业发展活力,逐步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支持壮大具有发展潜力的乡村产业。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不少地区积极探索产业发展路径,建设了不少有特色的产业项目,在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下一阶段,将推动扶贫产业项目与乡村产业振兴项目建设紧密对接,各地要认真梳理、分析产业扶贫项目的发展情况,对能保障粮食安全或发展前景较好、能促进农民增收的项目要继续给予支持。实现乡村产业兴旺,产业融合是关键。发展富民乡村产业,要深度挖掘乡村产业新业态,推动农业与科技、文化、康养、旅游、电子商务等多产业融合发展。要不断提升乡村传统种养业水平,做到第一产业往后延、第二产业两头连、第三产业走高端。立足县域布局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构建“加工在镇、基地在村、增收在户”的利益融合格局,让小农户在产业融合发展中得到同步提升。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必须要有高质量的产品作为基础,要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提升农产品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

四、做好产业工作机制衔接

在产业帮扶实践中,建立了“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构建了组织领导、部门挂包,驻村帮扶、政策支持、社会参与的一系列责任链条和“五级书记”抓扶贫领导体制,这些好的工作方法和机制,值得在接下来的乡村振兴工作中进一步坚持。

同时,要设计一些管长远的制度和办法。完善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培育机制,对实实在在带动脱贫户发展产业的各类经营主体优先申报农业产业项目,解决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不及时问题,在政策范围内大开绿灯。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脱贫户利益关系深度融合,完善有效的联农带农激励机制,创新收益分享模式,共享产业一体化增值利益。

五、做好产业考核机制衔接

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产业衔接的议事协调、督查考核等机制。

制定任务清单,分解产业发展工作要求和重点任务,建立落实台账,压实工作责任,落实到各责任部门,落实到重点区域,逐项逐区落实,定期调度工作进展,定期检查考核。做好县(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内容。乡村产业培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产业规模的形成、产业链条的拓展、产业体系的完善,均需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责任编辑:马超 审核:卢秀丽)
回到顶部